臣领旨(184)

她不在,沈凌在。

恩科的事最终是挂在翰林院的,虽然录用在吏部,但是每个人的试卷都经过翰林院,每个人也都经过翰林院评估,所以翰林院能给很多建议。

许骄不在,沈凌其实有魄力和决断,也知晓用什么样的言辞能与六部两寺相与和拿捏,他与许骄的风格全然不同,虽然慢,但是交涉有效。

许骄回厅中的时候,沈凌正在调和工部和户部,言辞得当,分析有条不紊,平铺直叙,没有太多压迫感,但一听便知沈凌说的是对的。

许骄有些意外。

但又不算意外。

沈凌的风格多温和理性,有条不紊,但在其中又蕴含了主见和魄力。

厅中的人每个都比沈凌资历老,这些人能静下来听他说,是因为他是天子跟前红人。但能听得进去,是他说得在理,且没让人反感。

沈凌初来乍到,能做到这种地步,是他的能耐。

许骄入内时,厅中忽然安静下来。

许骄淡声,“继续。”

得了许骄的话,旁人开始继续争夺人选。

沈凌是见许骄有些心不在焉。但即便心不在焉,旁人问起的时候,许骄也知晓他们在说什么,而且言之有物。

朝中虽然都有些怕相爷,但据理力争的时候大都是不怕的。相爷一般收拾都是夸夸其谈,或者浑水摸鱼,或是忍无可忍的,像今日这样的要人大战,相爷是站在六部两寺的位置上想问题,有时候实在两边都不让,相爷才会拍板。

这一日,又是从早朝到黄昏满满一日。

“都回吧。”许骄吩咐声。

再继续讨论下去,所有人都脑子嗡嗡的,人事的任命要慎重,尤其是恩科一批出来的人,哪些留京,哪些下放到地方,分配好了还要再斟酌一轮。

许骄也觉得今日有些累,索性早些让人回去,明日再谈,反正还有几日,慎重些的好。

政事堂中,六部两寺里还是有人留下,和许骄认真谈想要的人。

许骄听着,也应声。

人不少,许骄处置了些时候,沈凌留到最后,“相爷。”

许骄看他,“有事?”

沈凌笑道,“相爷有时间吗?想找相爷聊一聊。”

许骄看了看他,淡声道,“好。”

……

在庆州的时候,许骄同沈凌在一处聊朝中政事的时间还多,包括从庆州回京中的路上也是,两人在一处探讨过朝中不少事情的见解,做法,还有难处。

许骄其实清楚沈凌的为官风格,政治见解,沈凌亦是。

回京之后,因为工部空缺,沈凌代管工部,许骄放了不少心思在帮沈凌安抚工部,以及替沈凌打通和各部之间的协作上。

再加上还有恩科,春调,其实只要许骄在京中,沈凌近乎每日都会同许骄见面,也知晓许骄每日的忙碌模样,但反倒不像在庆州和回京路上那样,能抽空好好在一处说话。

黄昏过后,京中各处开始纷纷掌灯,又到了繁华时候的景象。

政事堂离京中繁华处不远,许骄和沈凌并肩踱步,许是在政事堂一日累了,步子放得很慢,但也不多时就到了西市。

葫芦几人远远跟着,近前,就许骄和沈凌两人。

周围喧闹中,两人的说话声反而不大。

“以前总听说许相很拼,但真正回京,才见到相爷都是连轴转,根本没有歇过。”沈凌感叹。

许骄笑,“哪里都不容易,你不也是?”

沈凌顿了顿,也跟着笑起来。

是啊,都是旁观者清。忙起来的时候,自己都不自知,但看旁人都清清楚楚。

许骄低头看了看脚下的路,轻声道,“南顺这么大,这么多官僚机构,还有地方,天天都有事发生,小事积攒就成大事,不急的事积攒成急事,有要救火的,有要提前考量的,哪有这么容易?”

沈凌也笑,“是,早前不觉得,这段时间跟着相爷思量也多。”

许骄转眸看他,“思量什么了?”

沈凌也不隐瞒,“六部两寺里能人很多,但大多在其位谋其政,看到的都是自己跟前的一亩三分地,很难能从其中跳出来。但一旦跳出来,眼界会大有不同,至少这段时日工部的事宜也好,恩科也好,春调也好,在相爷身边见多了,越发觉得这才是一国相辅的模样。”

许骄没有吱声。

沈凌接续道,“下官回朝中时,相爷不在,那时是顾相……”

许骄微微拢眉,“顾凌云怎么了?”

她虽然了解顾凌云,但是那段时间她不在朝中,对顾凌云的事也知之甚少,沈凌会提起,她也想听。

沈凌叹道,“在官场,就有为官之道,顾相的为官之道与相爷不同。顾相不得罪人,虽然无过,但也无功,事少下官看来,顾相在时是调和了六部两寺不少矛盾,但最后朝中之事推动还是落在陛下头上,陛下吱一声,朝中就进一步,陛下吱两声,朝中就动快些。久而久之,朝中都是陛下在看,朝事在动,陛下未看之事,朝中就不动。虽然那时候朝中看起来一片太平,但其实运转很慢,运转慢,事情就会堆积,所以陛下会动顾相,不是因为顾相弹劾相爷,而是因为陛下不得不动了。”

上一篇:姻缘令 下一篇:我与丞相和离了

求之不得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