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说小爷的坏话?(159)

作者:风歌且行 阅读记录

陆书瑾记得小香玉,先前萧矜带她去春风楼的时候,她曾见过那个模样相当美丽的女子,只不过当时小香玉窝在叶洵的怀中,看样子也是颇得叶洵的喜爱。

关系杂乱,且真真假假光听蒋宿一面之词根本不能断定,陆书瑾听了之后就记在心里,并没有立即相信。

蒋宿又说了一些其他的无关紧要的话,马车送到了海舟学府的舍房,她拍了拍蒋宿的肩膀,关心了句:“回去喝点醒酒的汤药再睡,免得明日起来身子难受。”

蒋宿感动地一把攥住她的手,湿润着眼睛表白了一番,才将陆书瑾给放走。

夜间又下起了小雨,陆书瑾洗漱完之后披了件稍厚的外袍,将房中的灯点亮,拿出先前买的几把白面扇和空卷轴。

她一直都在模仿前人出名的书法帖,唯有仿王羲之的最像,虽说不敢夸下海口说学了个十成十,但十之八九还是有的。陆书瑾先在废纸上练了几笔找找手感,而后才在空白扇面上下笔。

她挑出王羲之诸多著作之中相当出名的几句,一挥狼毫便将潇洒肆意的字体落在纸上,在黑与白极致的两色之中,一行漂亮而足够以假乱真的书法就成了型。

她练习了成千上万遍,一笔成型,半点没有拖泥带水,将扇子放在旁边晾晒。

雨打窗框,夜风呼啸。陆书瑾在亮堂的光下将五把扇子和空的画卷全部写上王羲之的书法,最终落款时却故意写成“玉羲之”,以此来区别真假。

将一切都做完之后,陆书瑾这才吹灯休息。

隔日她早早出了门。阴雨将歇,太阳露了头,本就是仲冬,一场雨过后整个云城都被寒风笼罩起来,迎面吹来的风有几分腊月的刺骨,陆书瑾又折回去穿上了院服的那件厚外衣。

冬季便是说来就来,幸好太阳给了些温暖。不过陆书瑾走在路上的时候还是冻得手脚冰凉,不得已在下学之后回去翻出了冬衣,一层层地加在身上,这才稍稍保暖了些。

学府的舍房仅仅是一个住所,冬不避寒夏不解暑,到了这季节一入夜就冷得厉害。

陆书瑾将先前买的被子也拿了出来,压在身上,虽说钻进被窝之后不会感觉太冷,但冰凉的手脚也要用上好长时间才暖热。

扇子和画卷在桌上晾了两日,彻底干了之后,陆书瑾从中挑出一把从各方面看都相当完美的扇子,而后将其他的全都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放在一个木箱之中。

她将挑出的玉扇带去了学堂。

这日是海舟学府的统一测验日,夫子都来得早,陆书瑾进去之后将桌面上的东西逐一收拾了,等待着先生出考题。

测验要持续一整天,上午考策论与算术,下午是礼节和武学。

上午的考验对陆书瑾来说相当简单,但却极其难熬。

因为监考的先生既不是德高望重的乔百廉,也不是凶戾无私的唐学立,而是个面容和蔼脾气温和的老先生,姓张。

张先生走路慢慢的,说话也慢慢的,许是年纪大了,记性差耳朵也不大好,但总是笑呵呵的,是丁字堂学生最喜爱的一位先生,由他来监考,丁字堂的学生自是高兴坏了。

唯一一个不开心的,可能就是陆书瑾了。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蒋宿。

若是乔百廉或是唐学立来监考的话,所有学生都得规规矩矩的,就连萧矜也不敢造次,但这次换了个脾气温和的老先生,学生们自然也不大老实。

最典型的代表当属蒋宿。

先考算术,陆书瑾这边正专心写试题时,蒋宿的脖子就跟硬生生拉长一倍似的,总是伸到陆书瑾的考卷旁边。

陆书瑾发现之后,用胳膊一挡,身子侧到另一边去,想把自己的考卷答案捂个严实。

蒋宿就死皮赖脸地拽了拽她的衣袖,小声道:“好兄弟,给我看两眼,我保证不抄你的!”

陆书瑾心说这话鬼才信。

不搭理他。

蒋宿仍不死心,继续劝说道:“你忍心看你的异姓亲兄弟落到如此为难的境地吗?”

陆书瑾想捂住耳朵。

蒋宿又说了两句好话,陆书瑾皆置之不理,他急眼了,用脑袋盯着陆书瑾的胳膊,想将胳膊顶起来去看考卷上的答案。

陆书瑾吓一大跳,赶忙去看台前坐着的张夫子,见老先生仍低着头看出并未注意到这边的情况,她就用笔杆往蒋宿的脑门上杵了两下,压低声音道:“走开啊!好歹等我写完……”

话还没说完,蒋宿的凳子猛地被人从后面一蹬,顿时整个人就摔到地上去,发出巨大的声响。

声音在整个学堂里显得无比突兀,所有人立马凝目过来,就连张夫子也从书本中抬起眼,目光搜寻了一下才落在陆书瑾旁边的空位子上,问道:“嗯?是不是有学生没来,缺考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