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风暴:郑成功与大明王朝(出书版)(17)

作者:日]陈舜臣 阅读记录

“对了,你和黄熙胤聊了些什么?”郑芝龙压低声音,以防隔墙有耳。

“未曾深谈。卑职请他向大学士洪承畴转告,南安伯并非顽固之人。如此而已……接下来如何谈,还得看大人的意思。”

“甚好……那黄熙胤应该明白你的意思?”

“无论明白与否,这话肯定能传到内院。”

内院指的便是清内秘书院大学士洪承畴。此人在清军入关前便投降,如今是清廷的汉臣之首。

“尽早决断……”郑芝龙自言自语道。常言道锦上添花常见,雪中送炭难求。眼下清廷正因剃发令焦头烂额,若决意要降,必须趁早……

“我这就去找森儿说话。”郑芝龙思定,立刻站起身来。他没有注意到房门外的微弱动静。

躲在门外的郑森一字不落地听到了屋内的密谈。他既不感到悲伤,也不感到愤怒,只有淡淡的无奈。自七岁归国以来,这十数年间,他一直在冷眼旁观父亲的一言一行。父亲此刻做出的选择,在他眼里合情合理,更合郑家的从商之道。

见父亲起身,郑森急忙藏身于庭院的假山之后。正合我意!他心里暗喜。父亲或许会降清不假,但自己会被留在福州的隆武政权。这意味着他从此可以天高任鸟飞了……郑森正筹谋着将来,耳边传来甘辉的呼唤:“少爷、少爷!”

“何事叫我?”郑森佯装散步,从假山后边走出。

“老爷找你,请速去相见。”甘辉答道。

“何事,这般着急?”郑森心里通透,却佯装好奇。

父子相见,郑芝龙对儿子严肃道:“森儿,你还未正式拜见过皇上,快去梳洗准备,待会儿便随我去面圣。”

“孩儿遵命。”郑森面无表情地答道。

“恭喜少爷,马上便要加官晋爵了。”甘辉由衷替郑森高兴。他不算是郑森的随从。严格说来,郑森在安平城并没有专门的随从。郑芝龙碍于正妻颜氏,不敢对郑森太过优待。

不知为何,甘辉自从在南京和郑森相见后,便自愿成了其贴身随从。他发自内心欣赏郑森这种热忱率直的个性。此时郑森正苦于个性得不到释放。他坚信自己这股即将喷薄而出的热血能摧毁眼前的一切障碍。郑森将自己心中澎湃的热血称为“心魔”,需要广袤天地去释放。此次面圣对郑森而言不仅是无上荣恩,更是迈向这广袤天地的第一步。

唐王朱聿键,或应称其为隆武帝,比起和郑鸿逵在浙江偶遇时更丰硕了一分,又添了一分帝王的富态。当时他刚出监所,又历经舟车劳顿,自然消瘦憔悴;而今或因在福州登基,养尊处优,丰硕了几分。然而后宫的奴婢知晓实情,就议论纷纷:陛下素来寡食,怎反倒龙体渐硕了?原来,久居北方的唐王吃不惯福州菜肴,入闽以来顿顿寡食。看来,对皇族意识过剩的唐王而言,登基就是最滋养的灵丹妙药。

此时的唐王正在临时皇宫的顶楼,静静地眺望福州城内的街景。眼前的福州城自然比不上两京那般气派,但比起封地南阳和幽禁了自己八年的凤阳,还是繁华了许多。隆武帝叹道:“闽江、鼓山……我大明的河山。朕在此起誓,定要将你从敌军之手中解救!可这救国兵马、人才栋梁,要朕去何处寻呀!”帝王理应是天下之主,但他如今拥有的河山却只有这眼前一隅。要重夺江山,人才必不可少。

“朕要出关和鞑子决一死战!”他曾在朝堂上向百官表明决心。所谓“关”指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的仙霞关,出关则意味着入江南。在朝武将闻之,纷纷劝阻:眼下粮草不足,不可远征。

隆武帝有时会心生怀疑,这些武将,真的愿意为大明浴血奋战吗?而且辎重武器不足是明摆着的问题,必须要有善于整军备战的人才。说到底,新政权缺乏人才才是根本问题……

隆武帝正自怨自艾,有下官上前跪拜道:“启禀陛下,平国公求见。”

“噢,平国公主动求见,这可不常见。”隆武帝好奇道。隆武帝整日催促出兵,郑芝龙不胜其烦,每日应付完早朝便匆匆离去;除非皇上传唤,否则根本不会主动求见。

下官补充道:“其子同行。”

“哼,果然如此……”隆武帝苦笑道。

新朝廷别说是远征军资,便是连军饷和朝廷支出都没法保障,故而朝廷只能以卖官苦苦支撑。高至尚书级别的官职只卖白银五百两,低至将校级别只需要白银数十两。所卖官职只是虚衔,没有实权,更无俸禄。

只要是在朝武将,加官晋爵更是不在话下。隆武帝原本是反对如此优待武将的,但郑芝龙坚持道:“陛下要不吝恩惠,方能吸引人才。”

此举与勒索何异?隆武帝身在他人屋檐下,只能听之任之。于是乎,郑芝龙麾下将领洪旭、林习山、施天福先后被封为忠振伯、忠定伯、忠毅伯……就是郑鸿逵的部下林察都得了个辅明候……爵位何时这般廉价过?隆武帝非常重视每一个爵位,将其视作体现受封者的价值。此番郑芝龙主动携子求见,必定是来给儿子讨要爵位的……郑家只是区区海盗出身,按理说根本不配拥有爵位。给武将捞完了便宜还不满足,还妄想给家人子嗣捞?隆武帝心里一万个不愿,奈何郑家是新政权的唯一军事支柱,万万不可得罪。但就算如此,若这儿子太过歪瓜裂枣,隆武帝还是打算严词拒绝的。若郑家水师里的将领,赐些爵位,隆武帝还能睁只眼闭只眼,毕竟都是威震南海的猛将。怕就怕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觉得任谁都能来讨上一讨,那便麻烦了。

隆武帝心中不快,但闻下官继续道:“据说这平国公的公子曾求学于南京国子监……”

一句“国子监”让隆武帝立马来了精神。国子监是大明的最高学府,求学其中的怎可能是庸才?“据说,此人还是江南名家钱谦益的爱徒。”下官又补了一句。几句话,让隆武帝在心里对郑森的预期提高了很多,但只要没见面,他仍对此人有海盗之后的刻板印象。

然而真见到郑森本人的那一刻,隆武帝感觉自己的心房好似让一只手紧紧攥住了:这世间竟有这般神仙人物……

隆武帝心中震撼,并非单纯源自眼前青年的俊朗容貌。多年监禁,他与世隔绝,百无聊赖,每日耽于各种各样游离于现实之外的幻想。

例如,他幻想自己坐上了紫禁城的龙椅,但奇怪的是,在幻想中坐上龙椅的那个人,是他又不是他。能登上帝位的必然是天之骄子、人中龙凤,但身陷囹圄的自己何其狼狈,就算只论容貌,也谈不上是人中龙凤。因此,他在幻想中虚构了一个新的自己——青年才俊、仪表不凡。

然而曾千百次出现在幻想中的“人中龙凤”,如今竟活脱脱地站在了自己的面前。隆武帝将手从宽松的龙袍里伸出,揉了揉眼睛,没错,就是他!有生之年,竟然有幸和幻想的自己“重逢”。

“这是犬子郑森,请陛下赐言激励。”郑芝龙提醒痴痴呆呆的隆武帝。

“令郎竟如此出众……”隆武帝痴迷于郑森的神采,乍不知该如何评价,“只恨朕膝下无公主,否则,必定要纳令郎为驸马。”

“岂敢、岂敢……”郑家父子连忙磕头谢恩。二人受宠若惊,隆武帝这话堪称是无上的赞誉。

然而真正惊人的还在后头:“既然不能纳你为婿,朕便赐你与朕同姓如何?”隆武帝一见面便赐国姓“朱”给郑森。

“谢陛下天恩。”父子二人双双拜谢。

“郑森,朕得爱卿这样的英才相助,大明复兴必当成功……从今日起,你便改名‘成功’!”隆武帝欣喜若狂道。

第7章 宝岛

据文献记载,诸罗之名最初源于当地诸山罗列的地理,但这只是坊间的解释。诸罗是高山族里的小部落,也就是所谓的藩社。“诸”又可写作“猪”。诸罗位于如今的嘉义一带。二十年前,颜思齐便死在这诸罗群山之中。

上一篇:提瓦特的探究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