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风暴:郑成功与大明王朝(出书版)(56)

作者:日]陈舜臣 阅读记录

忽然,船体直线下落!

“相公!”

林统云循声抱住妻子,随着一声巨响,夫妻俩双双被抛入大海。肆虐的狂澜将两人强行分开。

淑媛会水!

这是林统云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他不由对已故的程鸥波先生心生感激。

在那个年代,哪里有良家女子会水,深居简出的女眷更没有下水的机会,除非是海边捕鱼之家的女子。在这种环境下,鸥波先生冒着禁忌,教授了女儿游泳。“无尘庵”附近的“福春池”就非常适合用来学习游泳。

女子学水有何不妥,关键时刻还能派上用场。多亏了鸥波先生有远见,给了女儿生还之机。

“切勿逆着浪游,尽力漂浮于水面!”林统云竭力吼道。他不知淑媛是否能听见,若对方听不到,就当是提醒自己吧。

“知道了!”远远传来淑媛的回应,“相公勿忧,我捉住了一块浮木,暂时性命无虞!相公如何了?”

“我也捉住浮木了,莫担心!”统云撒了个小谎,好让妻子安心。

林统云生长于沿海的平户,在水中能如履平地。他深知一点——区区凡人,绝不能抗衡海洋之力。

还好现在是七月……

林统云尽量往好处想。若此时是冬季,即便是水中达人,亦难抵刺骨的海水。

“天空逐渐放晴了!”淑媛的声音比想象中要近许多,她和林统云一样,尽量鼓励自己。

“是啊,我们一定能获救!”或许是心理作用,眼前的事物似乎渐渐清晰,不似方才那般摇晃不清。

“相公,淑媛今生今世不悔嫁于你!”淑媛忽然不顾场合地高声示爱,似乎不想留下遗憾。

“我林统云,今生今世非淑媛不娶!”林统云动情地高声回应。

两人之间的爱意不含一丝杂质,突破了生死之极限。这一吼,似乎吼出了千思万绪,二人心里说不出的轻松畅快。

娘娘庙内,国姓爷郑成功正不怒自威地站立在台上。随从们终于寻到了像样的烛火,室内重获光明。

盈港都督李顺和管船都督陈德跪拜在郑成功跟前,嘴里不停地祈求:

“请大帅下令设坛祭拜当地娘娘,以平息羊山之风浪!”

郑成功面色铁青,一声不吭。违抗军令敲锣的人也还未逮到。方才众人赶到岸边,却被风浪阻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远处的兵船一艘艘地侧翻。停留在岸边于事无补,众人便不甘地返回了娘娘庙。

这必然是蛟龙震怒所至!迷信的李顺、陈德已惊惶得浑身颤抖。不仅是他们,在场的大部分将领都开始对这个说法半信半疑,唯独郑成功对鬼神之事恨之入骨,坚决不肯认同。

恢复中原不为牟取私利,仅为伸张大义!怎可能遭苍天责罚?

他坚信甘辉的说法,夏秋交替之时,浙江海域上的气候变化莫测,巨浪突袭不足为奇。

纵然心中信念坚不可摧,但郑成功毕竟是一军之帅,事到如今,是贯彻信念,还是收揽人心?他陷入了两难。就在这时,从方才起便一言未发的董氏开口了:“两位将军,快去准备纸钱和香烛,立刻开坛祭祀娘娘!”

李顺和陈德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奔向祭坛。郑成功见状,便顺竿下台,听之任之了。其实他心里已偏向收揽人心,只不过被董氏抢先一步开了口。

郑成功长叹一口气,朝祭坛走去。李顺和陈德二人已在七手八脚地准备祭祀了。郑成功在祭坛前闭上眼,竟觉得屋外的风雨声减弱了几分。他心里又惊又疑,但仍要逞强:这必是偶然!

“不必供香火,本藩之诚意已传递至上苍。”郑成功自此时起开始在公开场合自称“本藩”,延平郡王本就是藩王。

“上天已感应本藩之意。”他在祭坛前继续道,“风浪即将停息,本藩在此设坛,感谢上苍。”

郑成功按例焚香、烧纸,低头祈求,心里却不住地告诫自己:风浪无常,岂有天意操控?风再疾终会停歇,浪再高终会平息,仅此而已……

郑成功两侧的李顺、陈德怎知主帅的心思,只顾虔诚地磕头。董氏则站在三人身后,效仿丈夫低头祈求。然而郑成功根本无暇顾及什么神佛,一心只在乎敲锣者到底是谁。此人或许相信海底蛟龙之邪说,故意敲锣引来风浪袭击郑家舰队?

郑成功早有觉悟,此次出征难以做到万众一心。军中不乏投降派,其中甚至有一军之将领。

只要凯旋连连,一切质疑便可不攻自破!若能力压清军,即便军中有叛徒,也无谋反之机。唯独麝战时要小心谨慎。

李顺不知从何处取来了祭祀用的酒水,看来是早有此打算。郑成功亲自在祭坛上斟了酒。就在这时,身后忽然一阵强风袭来,有人撞门而入,狼狈道:“报!中军第三船在海上破损……沉没了!”此人是刚从海难中逃出生天的将校。

雷鸣声渐渐远去。海面上风平浪静,天空拨云见日。

“娘娘平息了蛟龙之怒!”李顺雀跃不已,当即朝祭坛磕了数个响头。

郑成功面色严峻地听着损坏情况,纵然心碎欲裂,却只能强忍。浑身湿透的林统云瘫倒在地,号啕恸哭。郑成功用日语问道:“统云怎如此失态,丝毫不像寻常的你。”

“我的泪水,代国姓爷而流……”林统云哽咽道。

的确,身处国姓爷的位置,越是这种悲伤的场合,就越不能任由情感宣泄。

海难翌日,成百上千的遇难者尸首被冲上羊山的海岸。不得不说,比起葬身大海、尸骨无寻,这些死难者算是得到了上天眷顾。

据各部统计,此次海难的遇难者已达八千人,其中就包含郑成功的六名妾室,亦可以说是延平郡王的妃和嫔。郑成功的亲生骨肉也未能幸免于难。据《台湾外纪》所载:“功失四子睿,七子浴,八子温。”

这“浴”字显然是“裕”的误传。但据其他文献记载,郑裕之后跟随郑成功入主台湾,羊山海难后四十年才过世。郑氏台湾政权覆灭后,此人投降清朝,得四品顶戴,膝下还有克崇、克俊二子。据史载,八男郑温和其兄长一样,投降清朝,授封四品顶戴。

《从征实录》的记载又不同,说是二舍、三舍、五舍三子死于海难。“舍”指的是长子以下的少爷。然而有正史记载,次子郑聪在羊山海难后娶了鲁王以海之女为妻,其后降清,官居三品。三子郑明、五子郑智则在台湾分别担任左、右武骧将军,降清后官居四品。

国姓爷纳妾众多,在后代的排序上似乎没有固定的说法。用排除法来看,郑家十子之中,在羊山遇难的应该是名不见经传的四子郑睿、六子郑宽,以及末子郑发。

三百艘战舰破损、沉没超过百艘。羊山海难让远征军损失三分之一艘战船,损失士卒近万人,可谓元气大伤。

第24章 卷土重来

兵船和士卒的损失暂且不论,这场海难少说带走了五年的粮草、武器。如此一来,北伐已是无稽之谈。距《从征实录》记载,郑成功面对此绝境,竟然“发一笑,令各收尸埋葬”。

郑成功不能落泪,只要能抑制住如潮水般涌来的悲痛,无论什么神情都可以。郑成功选择了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他笑了。

善后工作告一段落,郑成功若无其事地命令全军返回舟山。羊山近乎是荒岛,士卒们在此处无法休养,更别说修缮破损的战船。军事会议上有人提出异议:“我军要东山再起,首选返回厦门。厦门有我们的同胞,返回此地,方可图再起之机。”

羊山不能久留,北伐军面前只有两条路,暂驻舟山,或返回厦门。郑成功决定暂驻舟山,因为离开厦门时他曾放出豪言,“金陵再会”,即便是被气候所阻,他也不愿这般落魄而归。

确实,厦门有同心同德的父老乡亲,可以安心重整旗鼓。但若就这般铩羽而归,此次羊山之难就会成为士卒们心中永远的疮疤。在郑成功看来,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将此次天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上一篇:提瓦特的探究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