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少管我(36)

作者:失眠电灯 阅读记录

陈铃拍了拍大腿站起来:“确实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不过目前还是有可以马上解决的事嘛……我觉得大家还是能为卖多点门票努力一下的。”

“这都要开场了,怎么努力一下啊?”

“哎呀,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嘛,”陈铃眨了眨眼,“如果各位不嫌小弟多事的话,我有一个想法,想试试看。”

第18章

“什么法子?”

“倒也不是什么新鲜的,”陈铃道,“可以到附近吆喝吆喝,拉拢一些人来。”

和陈铃聊得起劲的几个演员没想太多,以为吆喝就是纯粹的吆喝:“试试倒也可以,不过真的有用吗?要一起去吗?”

陈铃拒绝了:“我一个人去吧,刚好去溜达溜达,就顺带吆喝一下,各位等会儿还得上台,得抓紧准备准备。”

主要是他这突如其来的提议也是挺没溜儿的,他也不知道能不能成,要是带上这些演员一块去,万一没拉来几个人,等于是浪费人家的时间和精力,还平白让人生了期待,期待又落空。

他自己去的话,就算没成,他就当作是积攒经验了,也没什么损失。

而且陈铃没细说自己想怎么做,其他人就当他只是说着玩,并没有抱很大希望,说一些调侃的话就带过去了:“好啊,那看看你能不能给我们带回好几万人,我们可以来个真实的《卖吊票》*。”

陈铃出了茶馆的门。这茶馆地理位置不差,过了条马路,对面就是一个人流量颇大的商场,恰逢周末傍晚,正是吃完饭出来溜达的时间,人头攒动。

商场门口的小广场真有人插了小音箱在卖唱,还有跳街舞的,各种声音交杂在一起,很是喧闹。这是个卖艺友好的商场,吟游诗人和流浪的舞蹈家们不会遭到驱逐。

陈铃掏出手机看了看表,还剩三十分钟,他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和很有限的条件下尽量拉一些人去茶馆里,也验证一下他心里某个想法的可行性。

旧社会老艺人们演出,不一定能在有遮有挡的茶馆剧社里演,更多是找块人多的地儿就开始,这叫撂地演出。但也不是站到那儿就会有人来看你表演。说相声的常说一句话,叫“平地抠饼,对面拿贼”,为了招徕观众,老前辈们总要使出浑身解数,圈了块地,把看客留住,得了些打赏,能够混口饭钱,这叫平地抠饼,说得好了,让人走也不想走,不敢走了,这叫对面拿贼。*

以前撂地拉拢观众,常见的手段有白沙撒字,即艺人准备一小袋白色粉末,以地为纸,以沙为墨,右手撒字,写出来的字形神兼备,竟不输于毛笔字,极具观赏效果,同时艺人左手击打竹板口唱太平歌词,与撒字的动作同步进行,相得益彰。看客觉得神奇,不知不觉就站定在该处,期待起艺人开始使活儿。

还有唱开门柳的,艺人进行一些开场小唱,等看客聚集起来了,再开始说相声。

总之就是到人多的地方整点活儿吸引大伙的注意力。

白沙撒字可能施展不了,先不说难度的问题,哪怕会使,现在在大街上随意撒沙子,估计很快会被当成毁坏市容市貌的坏典型抓起来。

唱歌么有点普通,大街上到处都是唱歌的,人家抱着吉他深情弹唱一首民谣可比他们唱太平歌词时髦多了。

陈铃挑了个相对没那么吵闹的地方站好,从包里摸出一对竹板,双臂一张,手腕一动,板子和板子之间撞击出的清脆响声有节奏地响起。

他准备说段快板书。

快板书,一段就是一个故事。

他先打了一会儿节奏试试手感,马上有人见这里居然有个浑身上下穿着潮牌的小帅哥在打竹板,停下来围观。

有社牛一点的好心人出声提醒:“小哥哥,你这是搞直播吗还是什么?怎么不弄个音响啊,这别人要是离得远点儿听不见吧。”

“可以听见哦。”陈铃答了她。

那路人听见这声音也是吓了一跳,这把声音并不能说是“大声”,但很洪亮,而且很清晰。

不过陈铃也没空多做解释,旧社会哪有音响和麦克风这种东西,在嘈杂的街市里演出,或是在那种场子很大观众离得很远的地方演出,只能靠自身的本事让声音传到看客们耳朵里去。

光靠喊的肯定不行,伤喉咙,听起来还聒噪,也没有美感,他们打小就学了一套专门的发声方法,用丹田发声,当然跟能震天响的音响效果不能比,但让周围来来往往的行人听清还是没有问题的。

陈铃摆好架势,再打了一会儿板,逐渐找到感觉,进入状态,卡到一个板眼上,开始说起来:“打二零四四起迎来了新世界,太阳无光要毁灭,人类挖洞住到了地心里,地球屁股上安了推进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