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有病,我没药+番外(141)

作者:仙气十足 阅读记录

在七院工作的医护人员, 很多都是退休后被返聘回来的老医生,或者刚从大学毕业,想找平台锻炼一下的年轻医师。

医院四百多名员工,有高级职称的医生不到二十名, 一大半是聘请来看管病人的合同工。

初秋时节, S市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这座坐落在郊区的精神病院, 迎来了一名新入职的精神科医生。

专科医院管理患者的工作比较繁重,工资和各种待遇又比不上综合医院, 一向都不是医生们选择工作岗位时的首选。

新医生的到来, 在这座规模不大的专科医院里, 一度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新来的医生别看年纪轻轻,已经是国外知名医学院的认知神经科学博士了。

他的过往履历非常优秀。以一等优秀毕业生的荣誉从S大毕业后,在本地三甲医院的心理精神科工作了三四年。攻读完博士, 回国加入了理工大的前沿脑科学研究团队,这几年发表过好几篇SCI论文。

七院的领导层都有些无法理解,这样的创新型科研人才,无论去到哪家医院都是香饽饽,为什么会偏偏选择来这里工作。

这座偏僻的精神卫生中心,说好听点是所专科医院,说难听一些就是个专门关押精神病人的监狱。

面试的时候,他们也曾问过这位路博士同样的问题。

听到院领导们的疑惑,路博士笑了笑,从公文包里拿出了几份资料。

他说,自己所在的脑科学科研团队,在开发新技术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颈,缺乏一些参照个案进行实践观察和干预。

面试官们顿时明白了。

人家哪是真的闲着没事来这里找罪受,这是专门来前线搞学术研究的。

在院里工作了已经有一个多月,这位高材生的表现有些出乎众人的意料。

原本以为路医生比较偏向理论研究,院方特意为他安排到了心理危机干预研究所。所里的工作比较清闲,既能直接接触到病人,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做科研。

毕竟在工作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都是能算到他们七院名下的。

没想到路医生婉拒了院里的安排,最终选择了主要针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精神五科。

五科分属住院治疗科室,上班时的大部分时间都耗在封闭病区,通常是和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住院患者打交道。

由于封闭病区位处后院东区,而五科的医生们每天留在最前线接触患者,和重度病患们斗智斗勇,院里的其他同事又给他们取了个别称——“东厂锦衣卫”。

大清早,A05-03的病人将自己当成了一种热带植物,将水龙头的水流扭到最大,把头泡到水盆里享受被浇水的快乐,差点因此而窒息。

锦衣卫们站在门外连哄带骗,未果后又强行用电钻开锁再撬门,好不同意才把人从水漫金山寺的卫生间里抬出来。

下午吃完饭,患者们来到后院放风。两个大伯背着手,躲在灌木丛后面争执谁才是少林寺第五代的唯一传人,还直接蹲下马步运起功来,誓要把对方打得服服帖帖。

锦衣卫们不仅要上前将两位气功大师拉开,还要敏捷地避开扑面而来的强劲掌风。

只要护士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都得上。

在五科工作了一段时间,每天坐通勤车上班的路上,路当归都会一边吃早点,一边在手机上搜索“医生防身指南”熟读并背诵。

和从前在附属医院时一样,在这里工作了一个多月,路当归也很快就和同事们打好了关系。

一身白大褂总是洗得干干净净不染纤尘,每天早上靠在办公室门口,笑眯眯地看着过道里来往的人群,眼梢上挂着两弯月牙。

没有人会不喜欢这样的路医生。

然而,也没有任何人知道,每个留在医院里值夜班的夜晚,路医生都会独自一个人来到后院,在后院的长椅前静静地坐上一段时间。

夜深人静,四周无人,就连秋蝉都悄然噤了声。

他抬起头,视线穿过缠着电网的院墙,遥遥望向封闭病区的顶楼,那扇拉紧帘却亮着灯的窗。

从同事口中旁敲侧击地得知,受刑家所托,医院专门组建了一个医疗团队,在顶楼配备了一套完善的医疗设备。

其他患者都要被专门领到治疗室进行治疗,而住在那里的1号病人,发病的时候,足不出户就能够随时上仪器。电位仪,生物反馈治疗仪,磁刺激仪,那里一应俱全,配备的都是目前医院里最好的。

自从转到七院来工作,路当归还从来没有勇气坐电梯上到顶楼,站到那扇紧闭着的大铁门前。

他听不见声,脑海里却总是浮现出那颗刻在眼角,被泪水打湿的黑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