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大佬只想在薄先生怀里撒个娇(314)

作者:三淡 阅读记录

他在做这首曲子的时候,虽然大家都很喜欢,可是他自己却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

今日,从顾妙妙这个独奏里,他算是明白了究竟是哪里不对。

是历史的沉重感,肃穆感不够。

古筝的声音,和古琴的声音比起来,古筝的声音比较轻,比较欢快了。

而古琴,就像是一个活了几千年的老者,在娓娓道来,音乐在这数千年来经历的艰辛以及沧桑。

欧阳琪听的不禁眼泪就掉了下来。

这么多年,一直觉得这首曲子不完美的地方,在经历了顾妙妙这段古琴的独奏后,欧阳琪觉得现在的《游龙吟》完整了!

在欧阳琪擦完眼泪,再次抬起头看向舞台的时候,只看到舞台上不知道何时“飘”来了几朵虚无缥缈的云来,挡在了顾妙妙的面前。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舞台效果,又或者是顾妙妙弹奏的问题,欧阳琪只觉得古琴声渐行渐远,有一种这是仙人弹琴,而现在,仙人正乘云去向远方。

舞台上的云越聚越多,琴声越来越小。

当琴声彻底停止,一阵轻微的笛声以及响彻云霄的鼓声响起。

方才还白茫茫一片的云彩,随着鼓声的响起,云和灯光立即向四处扩散,整个舞台也在那一刻,变得明亮起来。

第237章 薄先生如何看待这场演出

众人也看清楚了舞台上的布局。

在妙不可言的身后,是一面巨型鼓。

右侧坐着的是琵琶和箜篌乐手,左侧坐着的是二胡,站着的是吹笛子。

在大家的眼睛刚看清楚舞台上的几人以后,赵一鸣拉动了二胡。

二胡丝丝缕缕,欲断欲连,苍凉和悠长的声音立即将人悲伤的一面带动起来。

舞台的背景也变成了一副书画,上面介绍着二胡的由来。

其他种类乐器的乐手,看着舞台的背景,恍然道:“原来二胡始于唐朝!本来的名字叫做‘奚琴’。别名‘南胡’,‘嗡子’。学到了学到了!”

“不止上面的那些名字啊,你看它背景上,还有写宋朝时叫做‘嵇琴’元代叫做‘胡琴’,近代才改名叫做二胡的。”

“不是,赵一鸣的二胡什么时候拉的这么好了?拉的我好想哭啊。”一个选手叹息一声,疑惑着:“这不就是在妙不可言组待了两三天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去上国外进修几年了呢?”

“国外的二胡,哪里有咱们华国民间的二胡正宗?跟着民间老大爷学都比去上国外进修学的好。”

众人评论的时候,二胡的声音已经停下,琵琶声音响起。

舞台上的背景,也慢慢转换到了琵琶的介绍上。

大家除了认真听,还在认真地看着舞台上的背景介绍。

这一看,才知道原来琵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

那时候的琵和琶是两种乐器,到了南北朝时,西域传来了一种梨形音箱、曲颈、四条弦的乐器,有人便将这两者结合,变成了新式琵琶。

几千年来,经过人们不停的改良,才有了今日大家眼中所看到的琵琶。

琵琶曲目弹奏到高潮阶段,众人只见舞台上突然显示了一眼数不清的琵琶,林立在舞台之上。

“卧槽,这就是3D效果吗?那些琵琶和真的一样。”

“妈呀,同样都是3D的舞台,为什么我们的背景就是恐龙世界,或者是高山流水,他们的就是这么的诗意?这是不是有点不公平?”

“可是舞台背景不是咱们自己选择的吗?所以这哪里有什么公平不公平的说法?”

“难道你们不知道吗?这个舞台的3D效果背景视频,是妙不可言自己做的。”赵一鸣一个宿舍的选手说着。

此话一出,后台选手们炸了。

“她还会做这种3D的效果?妈耶!会医术,会各种乐器,还会做3D视频内容,我想问,她还有什么不会的吗?”

“你们要是学你们也会啊,只是咱们没有学而已。”

……

后台选手们议论纷纷,舞台上的演奏也依然在继续。

此时歌曲已经进入了一段小高潮,镜头转到了鼓手,但是琵琶和二胡都在给鼓手做配乐。

舞台背景上,是在介绍着鼓的来源。

根据《礼记·明堂位》记载,伊耆氏时期,就有了土鼓。

一个选手问着:“谁能告诉我‘伊耆氏’是个什么东西?我感觉我好像是个文盲。”

有一个敲鼓的说着:“这个我学过,我知道!伊耆氏是说的古帝号,有人说是神农,有人是帝尧。具体是谁不知道,但就是表明一个问题,鼓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

“我的天呢,原来鼓在黄帝和蚩尤大战的时候,就鼓给士兵们助威了!怪不得我每次一听到鼓声,都觉得热血沸腾,想要去打仗呢,原来是鼓诱惑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