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骨难驯(123)

作者:裴简河 阅读记录

临近省赛,竞赛班的课已经多到必须把正常课程停掉。

“竞赛班啊。”

同学略带讶异地重复一句,又不自觉地称赞:“好厉害。”

大概所有竞赛生都会听腻的一句话。

自然而然的赞叹又会给他们更无尽的压力。

如果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竞赛这条路就是武林高手之间的残忍厮杀。

别说获奖,连比赛的资格都得一层层选拔。

先是市里,然后是省级,最后才能到国家级比赛。

莫郁安在全省数万名的尖子生中拿到了省级一等奖,进入省队。

接下来,又要在这些都获得一等奖的同学里,竞逐全国比赛的资格。

每一层的选拔和结果,都让人筋疲力尽,精神上更是备受折磨。

生怕哪一步就被告知“游戏到此结束”。

临近比赛,竞赛班里的学生脸上一丝笑意都没有,眉头紧锁,好像都能看见他们脑子里在飞速运行的公式和计算题。

莫郁安照例坐在了教室第三组第三排的位置。

他们班上的竞赛教练,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同学们,搞竞赛,靠努力是没用的。”

“你必须要有天赋。”

天赋,天赋到底是什么东西。

没人能说得清楚。

但坐在这个教室里的人大概都默认自己有,并且觉得自己的天赋要比其他人更高。

能在这个教室里上课,本来就是一种荣誉。

所以更加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笨。

老师用了一个老套的开头:“同学们,我有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你们想听哪个?”

被物理题折磨的同学不约而同地选了好消息。

老师了然:“好消息就是,今年竞赛的成绩出来了,我们省获奖的人数创了新高。”

同学刚要欢呼,老师立马说:

“坏消息就是,教育部那边下了一个新文件,中心精神是要遏制竞赛过热,要凸显高考独一无二的地位。”

“从文件上看,各大高校竞赛保送的名额少了很多,条件变得更加严格。”

老师不顾同学难看的脸色,继续讲:

“全国一等奖还不足够你们保送到大,必须是被选入集训队的同学,才有保送资格。”

大是全国最顶尖的一所大学,无数学子心中的最高梦想。

按杨媛的话来说,你要是考进去,祖坟都会冒三天三夜的青烟。

靠高考裸分上大的难度几乎是天堑,所以很多人选择了竞赛这条捷径。

但朝令夕改,这条捷径似乎走不通了。

“其他高校降分录取的门槛也依次提高,最低的也要求国家三等奖。”

“也就是说,现在你们拿的省一等奖没什么用处了。”

有直白的同学马上大喊:“那我们还在这里学个屁,还不如回去准备高考!”

老师没有生气,不出声的同学也都在心里默默认同。

能进入省队的学生,已经是省里的重点高中在优秀学生中一筛再筛的结果。

以前的省级奖还有作用,但现在,必须去国家级比赛再磨砺一道。

这样看下来,竞赛这条路风险未免太大。

毕竟,高考说到底只要跟同省的学生竞争。

上课的氛围很低沉,老师问问题,回答的声音稀稀拉拉,不像以往,一片亢奋的回应。

下课之前,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新政策出来,大家好好思考,还要不要继续走竞赛这条路。”

“如果对学科没有真正的热爱,只是想走条不高考的捷径,或者单纯跟风,一定要慎重选择。”

“竞赛的初衷,本来就是选拔学科人才。”

“人才本来就不可多得,光靠努力是没有用的。”

“老师丑话先说在前头,要是学得很吃力,要懂得退出,懂得放弃,把高考耽误了,就后悔莫及了。”

老师走后,班上的人都情绪激动,议论纷纷。

“这也太坑了!”

“明明之前说省级一等奖就有大学愿意降分录取,现在跟我说没用了。不是把我们当傻子嘛。”

除了愤怒的,还有立马认清状况的。

“唉,那我下节课就不来了。要拿到国家三等奖才有用,概率太小了。”

“对啊,我原来以为拿到省里的奖就有退路,结果现在人家不认。”

“就算进了国赛,结果什么奖都没捞到,不是完蛋了。”

“感觉白学了……x”

莫郁安没有加入他们的讨论。

她是真喜欢物理,竞赛班的教练也时常夸她。

虽然政策变化大,但她的想法没变。

但莫伟杰和杨媛那边,就很难说了。

如果要全力以赴竞赛,高二一年的课程都得停下。

这样高考就太冒险了,很难说能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