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归来(吾家奇内助II之二)(5)

第一天回京,徐家就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这件徐家谨慎处理的家务事到底还是漏了出去,听到消息的人家都不由得唏嘘。

徐文义借着父兄的庇荫得已得职升官,可他却并没有善待他的兄长遣孀和儿女,刚回京便分了家。四品的官身本来能为三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提供庇护,可是一旦分家就是三家人,能起的作用有限得很。

不过,这到底是别人家的家事,他人也不好插手。

第一章 一回京就做大事(2)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京城人都知道怀恩寺里的桃花很美,结的桃子很甜,每年这个时候也是上山赏桃花人数最多的时候。

今天徐宁安来了怀恩寺,却不是为了赏花而是前来祭拜先人,顺便为他们在佛前点盏长明灯。

人死后究竟会不会有灵魂,徐宁安不知道,但她觉得这至少能安慰心灵。

春日赏景,夏日乘凉,秋日登高,冬日饮酒,四时风景各不相同,但细想起来,这些年她竟都不曾好好享受过、欣赏过,徐宁安觉得她对自己似乎是有些刻薄了。

往后的日子,她得对自己好一点!

毕竟如今大房一脉就只剩下她自己了,她得活得长久,才能让父母不断了香火供奉。

这世上,求人不如求己,自己才是那个最可依赖的,别人总归是要差一些的。

一身素服的徐宁安站在开得热闹的桃花树下,一浓一淡,形成鲜明的对比。

“姑娘?”身边的红秀有些迟疑地出声。

徐宁安收敛心神,笑了笑敷衍过去,垂眸随手整了下衣袖,继续拾级而上。

怀恩寺前有一百零八级台阶,象徵着人生一百零八种烦恼,爬过山阶,就如同迈过了那一百零八种烦恼,所以来怀恩寺的人,基本上都会亲自走一走这一百零八级台阶,好让自己消除烦恼。

台阶两侧种有桃树,如今开得正艳,而徐宁安便是在爬台阶的中途略微失了失神,然后继续向上爬。

人生在世,有些烦恼根本就是自找的,并不值得同情,比如她家三叔三婶的某些烦恼。

得了她的私下孝敬,绝了将儿子过继大房的心思,他们还能保持着表面上的和和气气,维持着一家友爱的体面,他们却贪心不足,非得扒了那层遮羞布,搞得大家都难看。

他们大房和二房还好,大弟即使要出仕至少也是好多年之后的事了,可三叔如今身在朝堂之上,御史台那帮人可真不是吃素的。

所以,在三叔苛待寡嫂侄儿侄女的事情传出,她家三叔在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的位置上还没坐满两个月就被人拉下来了,降级成了五品的光禄寺少卿。

这大起大落的——徐宁安觉得皇帝就是故意的,谁叫他不给皇帝面子,打皇帝的脸!

皇帝为什么给他加官,他明明心知肚明,可他打起皇帝脸来也是着实的卖力。那皇帝当然就得给他个教训——我能提拔你,我就能原地撸平了你。

一百零八级台阶很长,但因坡度平缓,爬起来倒也不太费力,徐宁安走得很轻松,走过最后一级台阶抬头便看到了怀恩寺的山门,石碑之上龙飞凤舞的怀恩寺三个大字苍劲有力。

徐宁安领着两个贴身大丫鬟爬台阶,而她乘坐的马车则是另由山道直接进了怀恩寺。

走不走山门前的这一百零八级台阶原就是随香客自愿,不愿浪费体力,或是体力不支的也可驾车直入寺中,或者乘坐滑竿。

寺里的香客不少,但也并非初一十五,所以并不显得人潮汹涌,徐宁安先去正殿捐了香油钱,在佛前虔诚地拜了几拜,又拜托寺里帮她点了两盏长明灯,这才领着丫鬟出殿。

虽然之前在京中生活了十几年,可她也不过才来过怀恩寺一次,多年后再来,感觉与自己记忆中的景致还是有所出入的,又或许她当年便看得不甚仔细吧。

寺里香客不少,纯来散心赏景的游客也多,男女老幼都有,因着心情不好的缘故,徐宁安并没有多少心思赏景看人,走的路线也挑的是人少僻静之处。

“明堂”是怀恩寺里点长明灯和供奉牌位的地方,向来是冷清的所在,甚至还透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阴郁悲凉。

徐宁安主仆走到这里的时候,就看到明堂外站着几个青衣侍从,一副守门的架式,想必里面有人在哀悼亲人,光看这侍从就知身分不凡。

徐宁安并没有多少好奇心,也并不想进明堂去哀悼,领着两个丫鬟便要默默走过,这个时候,有人从明堂内出来。

两个侍从将一辆木制轮椅从殿内抬了出来,阳光照在那个人身上,却似乎根本没有办法消融他身上散发的冷肃气息。

裘梦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