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南山下(161)

作者:风初袅 阅读记录

谣言传起来,就像一阵风一样。

很快,就连赵庄赵大山的爷爷奶奶都得到了消息。

春天,二月初三,一阵鞭炮声中,赵大山家的房子开始动工。

大船运来的青砖乌瓦,就停在黄港码头。

挖地基,砌砖墙上屋梁盖乌瓦,赵家两栋房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很快立起来。

很快,赵家在镇北买了一片近百亩滩地的事情又传了出来。那些当初对赵大川这个俊俏后生有点想法,却又犹豫不决的人家,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早知道,就应该在赵大山回来,就过来先给赵大川定了。赵大山都废人一个了,以后肯定指望着兄弟赵大川呢。

黄大牛他爹,果然是个不老实的,下手这么快,抓了赵大川这条大鱼。

也有心思蠢蠢欲动的想着,赵大川怎么也比不上赵大山有本事,还不如直接把闺女说给赵大山。说是有问题,也未必真有问题,毕竟是谣传。

再说,就是有问题,那不是人还好好的嘛,浓眉大眼,身材高大。实在不行以后赵大川生了儿子,抱养一个回来,香火没问题。

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媒人没少上门,赵大娘一律都是,算命的先生说,大山不宜早结婚,得等两年。

说了多了,连赵大山娘自己都有点相信了,我家大山可能真的不能早结婚。姻缘不都是天定的嘛,大山肯定是姻缘没到。赵大娘奇迹般地安心了,竟然不急不躁开始准备房屋动工的事情。

至于买的滩地,赵大娘根本不操心,自然有赵大川找人料理的好好,期间黄豆也帮了不少忙,还把自己家爹拉去做了几天监工。

别说,做这些事情黄老三真的挺愿意,他尽心尽力地给赵大川帮忙,哪里该挖深沟,哪里该垒高埂。

自从黄老汉家买了滩地,改造成良田,就给了这些民众很大的启迪。滩地也可以改造成良田,而且土地肥沃,价格便宜。

就是改造的时候代价太大,买滩地的人并不踊跃。

正常购买,必须按大面积购买,因为只有几十上百亩购买滩地,才能有能力挖沟垒堤。你一家买个三亩地五亩地,挖个排水的沟渠,垒个挡水的高埂就下去一半了,还不如买几亩良田来的实在。

没有便利的沟渠,没有高起的堤坝,如果这一年雨水多,再多的庄稼也不够淹的。

一般人根本没有购买力,也冒不起这么大的风险。东湖附近高处大面积的滩地,多少人虎视眈眈却不敢下手,还不是害怕雨水一来,颗粒无收。

这些大面积滩地,都是每年雨水丰富的季节给积淤而成,要么就是雨水爆涨会淹没的地方。这些地方,大部分别说洪水,就是雨水稍微多点,就很容易淹没下去。

赵大川买的这块地,是黄豆亲自测量,计算,最终由赵大山拍板,赵大川才去买的。黄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不是洪水,她所选的地,肯定是旱涝保收。

而真正的洪水,正常都是几十年才出现一次。几十年的收获,就是淹一次也值了,何况淹没了,第二年还是自己的土地,还能继续耕种。

这种滩地,因为容易被淹,最关键的是不交税粮,这就很可观了。

黄豆还给了赵大川保证,只要他把地种好,黄豆就可以保证让他家地里的稻谷也能成为县衙采购的良种。县衙不要,卖给普通民众,乡绅大户家做种粮也可以。

只要黄家种粮的这块金字招牌不倒,那么赵大川的这片土地就不愁不出好庄稼。

赵大川回去把黄豆的话原原本本学给赵大娘听,赵大娘欢喜的连忙到丈夫赵勤的牌位前上了三炷香。

不用说,黄豆说这话肯定是为了赵大山。赵大娘旁敲侧击,没有从赵大山嘴里套出一句关于黄豆的话。她只知道儿子喜欢人家黄豆,却不知道黄豆对赵大山的看法。

她还让二儿子去他哥那里打探,让赵大川以兄弟的名义去关心一下哥哥的终身大事。赵大川从小听赵大山的,现在更是以大哥赵大山马首是瞻。

他一进他大哥屋,直接就把他娘出卖了,说是他娘让他来打探一下黄豆的事情,他们是不是郎情妾意,还是赵大山剃头挑子一头热。

赵大山只说了两个字:“等着。”

他不是不愿意说,他怕传出去,于黄豆的闺誉不好。只要涉及到黄豆的事情,别说亲兄弟,亲娘都不行。

打探不到消息的赵大娘也就罢了手,专心开始看着家里建房造屋。

初春,气温开始回温,赵大娘正领着赵小雨在新家里收拾。兄弟俩各建了两栋大房子,前院后屋,砌了灶房,屋后还开垦了菜地,挖了互。

前院通往后屋是一条青石路,路两边砌了半尺高的花墙,种菜也好,栽花也行。

上一篇:良辰美景 下一篇:女尊之恃宠而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