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南山下(166)

作者:风初袅 阅读记录

婆婆都自己扇了自己一巴掌了,这换从前赵大山娘早吓着了,谁家婆婆能这么当媳妇面前不要面子。

可现在,大山娘心里却是个不怕的,表面上还是要顾着的。勉强在黄奶奶的拉扯中站了起来:“爹娘,我家大山差点命都丢了,还被人这么编排,你们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那是,赵老哥,不是我说,大山这孩子,是个好的。谁这么偏排他,这心思也是太恶毒了。”黄老汉也插了一句。

赵康面红耳赤,这话可不就是他那死婆娘说的嘛。别说大山没毛病,就是有,也确实轮不到你一个做婶娘的到处说。

这事闹的。

一旁赵健急得抓耳挠腮,这黄老汉一来,他们就知道没好事。

可是这个人还不能得罪,大家都知道他家的稻种产量高,家大业大,孙子又多。

第八十六章 孝道大如天

这边还在说着,黄大牛爹娘也过来了。

黄大牛爹手里拎了一条子猪肉,是刚在村口买的。黄大牛娘挎了个篮子,篮子里是一把蒜苗,几棵青菜,还有十几个鸡蛋。

春天,地里草上来了,老两口一早就去地里除草去了。这是听说赵大川爷爷奶奶来了,刚从地里回来,换了衣服就过来了。

他们家小雨虽然没嫁过来,却也是赵大川正经岳父母。赵大川爷爷奶奶叔叔们来,叫他们来作陪再合适不过了。

黄小雨没过来,在家领着侄子,看着侄女。赵大川几个堂兄弟都在,她这个未过门的孙媳妇就不太好过来。

黄小雨爹在堂屋陪着亲家爷爷唠嗑,黄小雨娘笑着说了几句客气话,就扯着赵大娘去灶房忙活开了。

从分家,赵大山爷奶就没上过赵大山家的门,搬到黄港这边,除了逢年过节赵大山或者赵大川回去送节礼,就没有来往。

现在赵大山爷爷奶奶,带着两个儿子五个孙子来了,赵大娘于情于理都不能不接待。不但接待,还要接待好了。

你赵大山再有钱,你不能忘祖,不能不孝,不然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你。

赵老实老两口,加上儿孙八个就十个人,黄小雨爹娘,赵小雨娘俩,加上黄豆爷孙三个,整整十七个人。

灶房一顿忙乱,堂屋又是添茶又是倒水,赵大娘还让赵小雨请了黄老汉的亲家,隔壁邻居王重阳过来陪客。

两桌人,挤得满满当当。

赵小雨和黄豆两个小姑娘不好上桌,随便在灶房的小桌子上吃了一口。

堂屋赵老汉黄老汉并黄大牛爹,黄老汉亲家王重阳,和赵大山两个叔叔一桌,又叫了赵健的长子赵大鹏,赵康的长子赵大海坐了过来。

另一桌黄奶奶就陪着赵奶奶,赵大娘就陪着亲家黄小雨娘,加上赵大鹰、赵大雕、赵大江、赵大河八个人坐了一桌。

两桌,上菜喝酒,一直吃到太阳西斜,才撤了桌子,上茶喝水聊天。

这一顿吃喝,赵康喝得,看出来就有点多了。

今天这菜,这席面,就是乡下办喜事也没这么丰盛的。鸡鸭鱼肉,样样俱全,酒也是南山镇打得好酒,不是那几个角一两的高粱酒。

吃饱喝足,大家心里都觉得高兴,就连赵老汉和赵奶奶都觉得这顿饭吃的脸上有光。

这大儿媳妇,没给他们掉脸子看不说,还招待的这么隆重。就是这酒菜太好了,得花不少钱,有点心疼。

黄豆吃了饭就溜了回去,叫了大哥黄德光去把赵大鹏兄弟六个领去码头。说他们难得来,找了条船带他们去游东湖去。

春天了,东湖风景确实不错,却也冷。都是大小伙,并不觉得冷。听说游船,反而兴致勃**来,跟着黄德光就上了船。

这边,黄老汉就陪着赵老汉在院子里闲聊。下午阳光好,也不在堂屋坐着了。搬了几条长凳,沿着大山家的墙脚,或坐或蹲,跑院子里晒太阳了。

赵康喝多了酒,话就多,说话就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看聊来聊去聊不到正题,忍不住开口了:“大嫂,今天一定要把话说清楚,爹娘,你们大房养不养?”

“大山他小叔,你这话说的,爹娘当初可是连地带房都给你们了。你们当时说好,房子给你们,地按人头分,爹娘你们养。爹娘那份地可是分给了你们。”

赵大娘刚洗好碗筷,站在院子里沏茶,一听小叔子这么说话就急了。

“当初是当初,当初你家还没有这两栋大房子呢。现在,大山开了铺子,大川买了上百亩地,你们全家吃香喝辣的,就让他爷爷奶奶吃苦受累,连个饥饱都顾不上。”

你说赵康酒多,这话说的却是一个结不打。

“那你们想怎么样?”赵大娘不想和他们和稀泥,干脆直接了当地问。

上一篇:良辰美景 下一篇:女尊之恃宠而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