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漂亮泥瓦匠(212)

作者:胡六月 阅读记录

按照母亲的安排,他肯定是不会再回农场。农场艰苦,没电没水,民风再淳朴、知青再团结又如何?终归不是久居之地。

“陶南风,你留在江城不好吗?你爸在大学当教授,既然能找到机会让你读大专班,肯定也能想到办法让你留下来。”

人各有志,不必勉强。

陶南风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丝缱绻。农场有向北,农场有伙伴,哪怕她走得再远,依然想回农场。

乔亚东看到她的笑容,呼吸一滞,知道她一定是想到了恋人向北。

“陶南风,我都来到你们学校了,是不是该带我参观一下,尽尽地主之谊?”

陶南风想了想:“我和我爸约好了在三食堂碰头,走吧,我请你吃食堂。”说罢,她领着乔亚东向前走,自然而大方。

冯悠在路旁经过,听到“乔亚东”这三个字,整个人的灵魂早已飘荡到了半空,脚像被钉住了一样,移动不了半分。

原来他就是乔亚东,书中自己未来的丈夫。他果然英俊、干净,看着既沉稳又有书生气,简直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

这么好的男人,竟然喜欢的是陶南风?

那本书里的字字句句涌上心头,冯悠一颗心如堕冰窖。乔亚东之所以会爱上自己,是因为陶南风早逝,他这才将对陶南风的愧疚、喜爱全都移到自己身上。

可是现在陶南风活得好好的,那……

冯悠想冲上去问:乔亚东,你喜欢的人到底是我还是她!

可是她不敢。向北对她的审问让她做了几天恶梦,她不敢再招惹陶南风。

怎么办?怎么办?冯悠感觉整个世界已经坍塌。一切的一切,都是从陶南风活着开始改变的!

作者有话说:

《我们年轻人》

1963年,作曲家孟波欢送一批知青下乡到边疆,热血青年远离家乡生动感人的场面,激起了孟波的创作灵感。他和词作者卢芒合作写出了《高举革命大旗》这首歌曲,歌声充满时代气息和青春的活力。

歌曲的第一句“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在革命的热血青年中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以至于用它取代《高举革命大旗》歌名,有时干脆就叫《我们年轻人》。此歌曲产生于火热的年代,现实中感人的场面为词曲作者提供了创作的源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歌曲创作发表后,又直接作用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鼓舞作用。乐曲雄壮豪迈、坚定向上,歌词通俗简练、易于上口。此歌很快在青年中流传,在1965年的故事片《年青的一代》中作为主题曲,成为《红旗》杂志1965年推荐的十首优秀歌曲之一,流传至今。激昂的旋律,奋进的歌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第74章 立志

冯悠不敢靠近陶南风, 更不敢质问陶南风,向北追逼审讯所造成的心理阴影犹在。

她也不敢上前贸然地问乔亚东,因为她还没有蠢到那个地步。设想一下那个场景?

——“乔亚东, 你为什么不爱我?”

——“请问你哪位?”

她应该如何回答?

陶南风的姐姐吗?

陶南风和以前一点都不一样, 她估计已经把家里那点子破事说得到处都是,江城知青人人都晓得陶南风有个恶毒继姐。

如果不是陶南风的姐姐,她还有什么值得乔亚东多看一眼?

一想到这个,冯悠心如刀绞。原本眼前这个年青人应该是自己的丈夫,恩爱夫妻几十年, 创下巨大的家族财富。

可是现在,她连上前打个招呼的勇气都没有。

这一刻, 母亲冯春娥的话清清楚楚地涌入脑海。

“忍, 我们现在只能忍。人都说忍字头上一把刀,没办法的。你既然能做那个梦,一定是上天眷顾, 一定能做出一番事业。

现在争不过不要紧, 我们先忍着。

你现在当临时工怕什么, 妈有工作有钱, 能养着你。你好好读书, 将来考个最好的大学, 找份最好的工作, 赚很多很多的钱, 让他们后悔、羡慕去!”

想到这里, 冯悠终于按捺下来那一股焦躁, 深深地看一眼乔亚东, 转身离去。

乔亚东感觉到一股灼热的目光, 疑惑地转头寻找, 却只看到一群校园少女嘻笑打闹的背影。

陶南风正问他:“课多不多?”

乔亚东收回那份疑惑,专心地回答着陶南风的问题:“还好,一周二十八节课,而且大一第一学期有不少公共课,专业课只有一门,压力不大。”

陶南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乔亚东小心翼翼地看了她一眼:“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陶南风道:“我们这个干部培训班没有公共课,全是专业课,学习强度很大,基本都是满课。我在想,到底哪一种教育方式更好。”

上一篇:白泽寄生 下一篇:九零之读心神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