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于飞(1732)

作者:李写意 阅读记录

甚至用他们族人的生命,逼迫这个家族交出了所有储藏的破壁丹还有丹方。

最终,他们又彻底翻脸,杀光了丹修世家的所有人。

而那个最初勾引丹修世家继承人的女修,则是这个团伙老大的姬妾,为着这些天自己女人和丹修世家继承人的耳鬓厮磨的妒忌,这位老大故意把丹修世家继承人留到最后,要他眼睁睁看着因为自己全部的族人都被杀光,自己家园被活活焚烧的惨景。

最后才一刀入心,扎破他的丹田识海,斩灭他的婴灵。

强烈的怨恨和悔意裹挟这丹修世家的继承人的婴灵。

任凭谁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家族被屠杀灭门,也会升起无尽的恨意吧。

怨灵由此而生。

香茅子当初听闻了这个故事,对那个曾经长长叹息一声,觉得丹修世家的继承人可怜又可恨。

不过她不太懂得这个故事中缠绕复杂的感情。

反而对后面怨灵转化为回来的事情更为好奇。

香茅子追问谢辞君,“师父,已经成为怨灵的婴灵,还能重新变回来吗?”

谢辞君当初听到香茅子追问的时候就露出了意外的表情。

他没想到小徒弟居然会追问这个问题。

本来他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为了提醒小徒弟怀璧其罪,人心叵测的道理。多少,也想警告小徒弟不要对陌生人太过相信。

可谢辞君没想到的是,香茅子居然会关注怨灵还生。

这个细节,通常只有元婴以上的修士,才会敏锐的感悟到它的犀利。

因为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环节触及到了法则的概念。

彼时香茅子还在炼气高阶而已,距离筑基都还远着呢,跟她说起法则似乎在直接给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开讲道经。

偏偏谢辞君是个没谱的修士,他从不觉得循序渐进才是正途。往往都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既然小徒弟问了,那么他就敢说。

“怨灵和婴灵,本质上同源的。可它们却是善恶的两个极端,照理说,是无法转圜的。”谢辞君说,“徒儿,你觉得,什么是修仙?”

听见谢辞君忽然的问题,香茅子有点怔愣,不过她还是思索着回答,“以前在外院学习的时候,教授我们的夫子也曾经问过类似的问题。那时候我刚从凡间走升仙路上来,觉得修仙能不饿肚子,而且还能长生。修仙对于凡人来说,就是逆天改命。”

听到小徒弟这样的回答,谢辞君浅笑了一下。

可香茅子继续说,“可等我在昆仑剑坞去学习后,我觉得修仙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它更是对天道的一种追求,或者说,一种洞察。每个人修仙,都是以自己的意志去理解天道,追随天道。”

这个答案已经不像第一个那么幼稚了,更接近于昆仑的正统回答。

可见兼诸真君对香茅子的教导也是颇为悉心的。

谢辞君不置可否,又问小徒弟,“那么,你再说说,什么是天道?”

香茅子哪里有资格去想什么是天道,可师父问了,她只能边想边说,“天道,就是这世上万事万物的道理,本分,本源。”

这个答案不算精辟,但以香茅子修行的时间喝她过往的经历来说,能说出这样的答案,已经是她悟性极强的体现了。

再深的答案,凭她现在的见识和经历,是不可能领悟到的。

谢辞君也不为难香茅子,他告诉香茅子,“天道,其实就是法则之力。修士修仙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参悟,并掌握法则之力。”

香茅子当然没办法理解这句话,她一边囫囵吞枣的记下,一边问,“师父,那什么是法则之力呢?”

这真是是个好问题,而且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

法则之力,就是破解万事万物的那个基本规律。这在很多典籍里,会被玄而又玄的描写为,道可道,非常道。

所以很多师父会这样告诉弟子——你现在还没有办法领悟,需要慢慢的去参悟,当你有一天如同为师一样可以理解了这句话,那么你就是掌握了法则之力了。

这种屁话说了跟没说一样,而且多半是一辈子都没办法参悟法则之力的人,这么糊弄弟子的。

谢辞君当然不是这种师父。

他正好喝完小坛子中最后一滴酒,随手抛下酒坛,然后顺手扯下一株桃枝。

那是一根不过二尺长短的桃枝,上面还长着数十只花苞,随手一抖,就花枝轻颤。

谢辞君站在地上,轻声说,“小香香,你看好了。”

在月色下,谢辞君素色的衣衫缓缓鼓起,他拈着那段桃枝手腕轻抖。

香茅子其实看不懂师父在做什么,她只能感受到一股股剑意的催动,在这片空间里不断的鼓荡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