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假娇媚(57)

作者:苏章峭人 阅读记录

不料唐忱却不为所动, 清峻的眉眼满是冷漠, 淡淡地撇开了视线。

这时,唐忱的副将卫喆匆忙上前, 拱手相报:“禀殿下,少将军,适才留有活口的贼人, 皆已自尽。是属下失职, 请殿下责罚。”

唐忱紧蹙了下眉宇。

他奉命维护今夜京城“走月”的秩序,因此早在半月之前,便将各街头巷陌严密布控起来, 其中雨花街属布防任务的重中之重。

数日前,卫喆的人敏锐察觉到这行人踪迹诡异,像是有组织预谋的在进行踩点。为防止出乱子,唐忱下令密切监视这伙人的举动,却在无意中发现,暗中与他们接头之人——

竟出自东宫。

唐忱虽常年卧于塞北,宫闱之事知晓的并不详尽,但天家皇冑的夺嫡戏码,历朝历代并不少有,他多少也略知一二。

当今皇帝共育有九子,太子因是皇后嫡出,自幼便盛居东宫。若论说德行才情、打理人脉这一套,他样样都不逊色。平日里严以律己,不贪女色,不嗜豪奢,对待朝事也很是上进好学,甚少踏出东宫。

相比其余皇子而言,太子确是条件不错,只不过真论起当皇帝,却到底还差了一样——天赋。

刘清洵恰与太子相反,他极少待在宫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坊间,知民情,体民意,慰民心。近些年治水灾,平饥荒,绞奸佞,件件功绩显著,朝野群臣常赞其天赋异禀,皇帝更觉欣慰。

且他出身不凡。其母德妃乃当朝一品大学士之女,虽位不及皇后,于后宫也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太子本就生性多疑,深知其慧根殷实,能力远高于自己,更觉人心叵测。即便此时刘清洵无夺嫡之心,难保改朝换代之后,仍无篡位之意。因此愈发忌惮,为保日后无忧,唯有除之而后快。

刘清洵如何不知自己早已是太子的眼中钉,既要除,自然不会寻些泛泛之辈来。

因而听闻贼人自尽,他并不感到意外,稍作沉吟,方道:“既已自尽便罢了,本殿并无大碍,今晚之事不必声张出去。”

“是,殿下。”

唐忱迈开步子走至他身侧,扫了眼地上的横尸,淡淡提醒道:“殿下身边的人,也该清清了,以免德妃娘娘担心。”

话虽含着深意,可他的语气倒像是在聊家常那样,不显山不露水,语调平静而低沉。

前来夺命的刺客能如此准确地寻到刘清洵,毋庸置疑的是,他的身边早已有太子安插的眼线。

其实坦白来说,到底是皇帝的哪个儿子继承大业,对唐忱而言都没什么所谓。他只需要恪尽职守,保护好百姓的安危,守护好国土疆域便足以。

而此刻他之所以会多一句提醒给刘清洵,是因为他同自己一样,俱是有志之人,难免惺惺相惜。

“多谢。”刘清洵默契会意。

抬眼看向他时,却发现面前的少年始终注视着某一处的方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

只见那个娇柔的小姑娘,似乎已经从方才的惊怵场面缓了过来,正低头摆弄着她幸存的孔明灯罩。旁侧还横躺了几具死.尸,也不见她害怕,神情安静而专注。

事实上,刘清洵和唐忱二人都有察觉,早在刚刚卫喆前来汇报要事之时,她便默不作声地退到了角落,

姜柠自然知道今晚这帮贼人的目标,是那位身份矜贵的九皇子。至于是何人要行刺,反正不是冲着自己来的,她便没必要知晓。

不该听的事不听,不该问的话不问,姜柠一向进退有度,识得大体,懂得明哲保身。

无意间抬头,瞥见对面两人皆朝自己看过来,想来是要事已商谈完。姜柠将灯罩拎了手里,款步袅娜。

姜柠上前蹲了蹲身,微微一笑,道出心中早已盘忖好的说辞:“时候不早了,殿下今日又受了惊,不如——”

“方才那样危险,为何要救我?”刘清洵出奇地没有听她讲完话,垂眼看她,目光带了几分考究。

唐忱面色沉郁,指骨不自觉地微动了动,不着痕迹地拧起俊眉。

姜柠蓦然被他问愣了下。许是没想到他还记得这事,毕竟她自己也没太在意。

好在她素来反应够快,懵过神来,便不假思索地娓娓道来:“今个儿午后,约莫寅末时分,我打将军府里出来往家去,途径西淮坞,恰巧瞧见殿下在布施粥米钱粮,救济老少穷苦。看那些妇孺皆与您相熟,想来这布施之举并非一次两次了。”

“所以?”刘清洵挑了挑眉,一抹惊诧之色划过眼底。

“所以我想,殿下乐善好施,体恤百姓疾苦,爱民如子,实乃百姓之福,自然不能遭奸人所害。”顿了顿,她为自己的行为下了结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