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侯君(29)

作者:蝴蝶seba 阅读记录

这当然是火上加油,对事态一点帮助也没有。还想高举轻放的翼帝,被触动了逆鳞,原本准备秋后处决的沐大人,圣上亲口改判斩立决,而且传首九边。特别八百里加急送了份圣旨给正在跟回纥打得你死我活的楚王,要他立刻出兵平叛。

楚王接旨以后,也没派多,就派了五千铁甲骑。虽说沐氏在云南当了好几代的土皇帝,号称十万大军,但号称是怎么回事,大伙儿都晓得…可实实在在的也有个三四万,云南地形复杂,不利骑兵,本来沐氏还跳得挺欢的,觉得就算「天子之剑」也拿他们没办法…

谁知道,急行军的蜀军疲师却是正宗狼虎之军,沐家军跟他们比起来,简直是温柔贤慧的小绵羊…几万头小绵羊给虎狼之师带来的麻烦就是…砍起来手挺酸的。而且小绵羊的头头还挺蠢,被个围点打援引蛇出洞,结果人家虎狼之师干脆搞了个斩首行动,让高兴没几天的云南王丢了脑袋,沐家军齐弃甲,这桩轰轰烈烈的杀吏逆反案没几个月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其实翼帝会这么光火,实在是性质之恶劣,情节之严重,简直是给她多年的努力抹黑。

翼帝就内政是非常高明的。一直到清朝雍正才提出的「按亩课税、官绅一体纳粮」,她就天资颖慧的提早了上千年堂堂上市。这个点子是她独力提出来,然后才说服凤帝。

可以说,跟她「千古一帝」的帝母,和「天子之剑」的皇兄比起来,「重视吏治、改革合理税赋」,才是她独有的专精和特色,很有资格在历史上博得一个贤君之名。

大燕传承三百余年,已经病入膏肓。丰凤两帝的强势作为才让这个日薄西山的帝国有中兴气象,翼帝还是皇太女的时候就一直很心急──国家税赋年年减少,人口却年年增加,土地兼并极烈,几乎都集中在官宦土霸手里,上下勾结欺瞒,于朝廷败坏税政,而失去土地的平民百姓穷困潦倒,稍有天灾,只能铤而走险,群起民变。

于是朝廷就得糜费军资去平叛,而根子还是烂在拥有广大土地却可勾结刁吏贪官、逃避赋税的豪门…于是朝廷财政日益窘迫,这个恶性循环却永无可解。

就是心急,才会还是皇太女时,就把自己的女儿慕容馥推到刑部硬撬起烂得最彻底的朝廷大臣,就是心急,所以才没按照凤帝的遗嘱「缓图之」,甫上任就把皇兄楚王调往蜀中,大裁边军,除了她个人一点点小小的多疑,也是因为朝廷的底子已经太薄,她实在很忧惧了。

她会说服凤帝扶持鼓励寒门士子,甚至不避妇人,提升吏的考核教育和升迁,就是为了替新法预先铺路…大燕绝对不能再从基层烂起了!

但是丈量全国土地,从这些官宦土豪身上榨出油来,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帝国太庞大,讯息太缓慢,她能杀鸡儆猴,可惜泼猴太多,几乎占去她大半的心力…

云南沐氏却妄想支手遮天,悍然挑战朝廷的公权力!当了那么多代的土皇帝,拥有了小半个云南的土地,按亩课税而已,居然不肯吐出一丁半点,还杀她的税吏!

要不是王夫非常苦劝,翼帝真打算诛他个九族…最好天下姓沐的通通砍了脑袋!

就是翼帝愤怒、狂怒、震怒了,所以迁怒到朝廷百官身上,尤其是家里文武都在做官的,都被她恶狠狠的申斥警告过…文武勾结,其祸更烈!她的小心眼完全被激发出来,看每个文武百官都像是跟她作对的样子。

天子一怒,血流漂杵。

幸好坐在皇位上的是个女帝,脾气发得很大,却没砍多少脑袋──沐氏一族捧着沐大人的脑袋,都流放琼州(海南岛)了──不过那段时间,百官真的夹紧尾巴,不想触皇帝的霉头…就怕王夫没劝住,女帝很生气,到时候要死谁、死多少…谁也不知道。

本来这些跟李瑞屁事也不关,翼帝这顿雷霆霹雳的申斥,也没落到李家。在公事上,翼帝还是很理智的。

她是对李瑞有着小小的忌妒──天天对她啰哩巴嗦参这劝那的那票言官烦死人也,没事干就拿六屯治绩来刺激她,把燕侯只差没夸出一朵花来──但她对李家那两个干臣真的爱护有加,要不是年纪太轻,她早弄来中枢了…没办法,长庆八年这时候,李玉刚刚好三十,李璃才二十九。

但也因为年纪轻,所以是她为皇太女准备的宰相。她还打算让他们在京留个几年熬资历,然后就放出去牧守一方,一两任后回来,也差不多能辅佐皇太女开始学着历政…

可帝王心术,臣子揣摩不到呀。兵部尚书有着浓重的危机感…这人刻薄寡恩,人缘很差,一点军事也不晓,只纯粹熬资历熬上来的…熬足三十年,他都六十了。跟人如其名,温谦又有才能、知晓军事人缘甚佳的李玉比起来,那简直是太让人羡慕忌妒恨了。

李璃更让中枢几个宰相有重大威胁感。风流倜傥,俊逸宛如谪仙,偏偏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策论国议样样来得,简直是才貌双全的极品才子。翼帝隐约的透露过要让他往中枢发展,是这票老宰相死活堵住了,不然大燕恐怕要出个不满三十的副相甚至是宰相了。

偏偏这两个位居要害的兄弟,毫无少年骄奢之气,非常圆滑,丝毫把柄都抓不到,完全是当官的一品材料…连串连言官,言官都搔首许久,不知道怎么下笔。

但在这风声鹤唳的当口,李瑞大剌剌的来访两个兄长…让这些苦无把柄的权臣们眼睛一亮…

于是,老权臣V.S.少年干臣,老权臣大串连,劈头盖脑的一阵弹劾奏章雨,霹哩啪啦的下在翼帝的龙案上…

边将骄奢,勾结亲属京官!罔视皇权,进京居然没递表觐见,可见图谋不轨!

翼帝那个怒啊…真是怒到雷霆闪烁。却不是怒在李家,而是这群排挤人还手段这么低劣的官宦!太不是东西了,以后出去不要说跟我混的…

但是她定心一想,又冒了冷汗。为君难啊为君难。这两个孩子怎么不多个十岁八岁的…她也在检讨,是不是对这两个未来国之骨干恩宠太烈,反而招忌了。

仔细思量一夜,正左右为难,李家两兄弟齐齐上表自罪。

看起来,应该是出自李璃的构思,李玉的增润。奏章写得花团锦簇,情真意切,大意是说,李瑞请假回乡省亲,母亲思念儿子,所以让妹子托带了衣服鞋履,全怪他们兄弟顾忌太多,不敢泄朝中议,才让一无所知、还在放假的李瑞进京送衣,导致这场风波。君忧臣辱,他们兄弟不管什么罪名都是应当的。

翼帝那个感叹啊。哎呀,你们兄弟为什么这样年轻…瞧瞧这个水平,却得熬个十几二十年资历,最后只能给皇太女使了…

自从翼帝发过大火,怒斥文武勾结,这票文臣就真的没跟武官来往了…即使是家里仆从。这说明什么?说明这票混账行子「泄朝中议」,李家兄弟却谨慎得不敢跟家人说这个。

这才是跟朕混的人啊。不声不响倒打一耙,还递了台阶给皇帝下…这水平真是云泥之别。

于是翼帝下了两道圣旨,雷霆万钧劈头盖脑的把这两兄弟痛骂了一顿,骂得好像马上要砍头了…笔锋又轻轻一转,念在以前干得勤勉,就降官吧。李玉呢,以前就搞研究武器,现在继续去研发吧。李璃呢,既然一直都在翰林院,七公主打算编纂历代史呢,就去当公主长史吧。

高举轻放,让许多大臣傻眼。

这两兄弟相偕来谢恩,非常诚恳,隐约委婉的感激皇上保全,让他们两兄弟雪藏保留有用之身。翼帝也觉得很欣慰,彼此会心,很是君臣相得了一番。

接到斥候们费心写就的报告书,李瑞哑然了好大一会儿,才递给阿史那看。阿史那边看边笑,「你们燕朝的皇帝大官,是不是吃饱太撑,斗心眼儿消食?」

上一篇:亚马逊女王 下一篇:妖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