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侯君(34)

作者:蝴蝶seba 阅读记录

一直到众地勤王之师驰援,在樊和大帅的统合下彻底打垮北蛮主军,听闻主军被追击北逃,这支已经伤亡过半的偏师才哗然溃退,幽州之危才告解除。

但这一役,几乎是幽州哀军全力撑起来的一役,桐花六屯死伤惨重。哀军严重减员,贤良屯几次被攻破又收复,战后人口不足三分之一,其他五屯也没好到哪去。

可最惨重的损失,却是在战争后期,北蛮偏师最后一次冲击以图闯关,南下会师时,燕侯君亲自领军,正面和北蛮偏师对决…这仗虽然打赢,但身中十数箭的李瑞力竭坠马,惊恐的阿史那和哀军将她从马尸底下硬拖出来,手臂被踏断,胸口也挨了一蹄,又被庞大的马身重压,只剩下半口气了…

但她还活着。就是燕侯君还活着,幽州才撑了下来,虽然满目创痍。

北蛮偏师溃退后,哀军就立刻将捷报送往京城,却不是为了邀功,而是创痕累累,重伤昏迷不醒的李瑞,非常需要御医。

但捷报才出城不久,京城里就派来了使者,是曾经来巡过幽州的老御史。他惊骇莫名的听着总屯长声泪俱下的战报,默然良久。

圣旨在怀,却是那样的滚烫炙手。

不管愿不愿意,朝廷知不知道幽州的悲壮和牺牲,他既然为御史,还是得宣旨的。

于是,老御史到奄奄一息的李瑞床头,艰难的宣读了圣旨。

听完了翼帝的旨意,环绕着哭泣的诸部将都没了声音,一时之间,整个病房静悄悄的,只有李瑞嘶哑的呼吸声。

大意是:李瑞怠惰畏战,拒绝勤王,褫夺官爵,撤封地(六屯),并解散贤良屯。

宣完圣旨,老御史有些难堪,因为该谢恩的人只剩半口气,包得浑身绷带,渗着血。其他的人呆呆的看着他,也没说半个字。

但他实在不忍心苛责。叹了口气,想着回去以后要好好的跟皇上谈谈…怎么能偏听偏信?幽州知军挑唆几句,也没详查,就雷霆霹雳的下了这道伤人心的圣旨…

可他才走出贤良屯,就听到哭声震天,感染似的遍及全屯。

总屯长追了出来,哭得几乎站不住。断断续续的说,听完圣旨…燕侯君,殁了。

老御史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响,鼻端又酸又涩,两行老泪也随之而下。

42

翼帝一纸圣旨,逼死垂危的燕侯君。

虽然追悔莫及的翼帝试图掩盖这个消息,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老御史的回京,迅速的蔓延开来。

向来温谦从容的李玉听到这消息时,正在兵部办公,哇的一声吐血了,污了半张桌案。

而跟文涛公主非常合得来,刮地皮亦谈笑风生的风流才子李璃,一知道妹子是被逼死的,立刻昏厥了过去。

两个兄弟同时告假…实在没办法,都病得起不了床了。翼帝派去的御医个个愁眉苦脸,症状都差不多:怒极攻心、肝火郁结。却也是最难医的…心病。

懊悔的翼帝也差点又吐血了。

大战刚结束,乱糟糟的,她论功行赏,处置她那个独断独行的逆女慕容馥时,顺便也召见了各路勤王主帅。但是主帅当中,却独缺了她内定的边臣李瑞。

她原本只是随口问问,但是幽州知军的回答却让她怒不可遏。这场灾难原本就让她积了满肚子气,没想到越是她的人,越给她打脸…李瑞都不例外!

在情绪这么不稳定的状态下,她很粗鲁莽撞的出了圣旨──可是使者出京方七天,幽州捷报就到了,再怎么后悔,再怎么快马加鞭,也追不回圣旨了。

原本她还抱着一点希望,虽说君无戏言,但只要还没死,都是有办法弥补的…没听说过戴罪立功吗?以后等风声过了,再封回来就是…

但怎么也没想到,老御史木然的回报,郑重其事的替李瑞请谥号为「武穆」。

等知道李瑞是怎么死的,翼帝的心一半冰凉一半滚烫,脸孔烧辣辣的。

后世,会怎么评价我?甚至…现下,文武百官会怎么评价我?

翼帝终于从不稳定的暴怒中冷静下来,甚至有些心灰意冷和更多的懊悔。她甚至有点担心,李家那两个病得一塌糊涂的兄弟…当初梁恒的遭遇很令人恐怖,万一再来个哀木兰续,她该如何是好…

但是这两兄弟病得稍微好些,就起来抱病办公了,一样跟随朝会,除了憔悴的厉害,一句怨言也没有。只是之前那种君臣相得的感觉,也跟着荡然无存。

甚至连上窜下跳,成天啰里啰唆参这劝那的御史言官们,都哑了口,没人多一句针贬。朝廷的气氛却很压抑、很糟糕。就算她大刀阔斧的处置了兵部尚书和几个议和份子,也没让朝廷这种气氛好一点。

这是一种无言的抗议,令人窒息。

整饬朝政、安抚百姓、恢复民生…都迫在眉睫,也样样恢复了过来。但翼帝深刻反省以后,不得不承认,处置谁都只是治标,真正屡屡失误、偏听偏信,差点断送大燕三百年基业的…就是一直想留贤名千古的她。

她觉得有点意兴阑珊。

围城前逃跑的皇太女让她降为怀王,封去云南了。馥亲王自请入蜀。于是,她赶跑了两个女儿,汲县死了一个女儿,几个儿子,全是窝囊废。幸好她留了后手,还有最后一个备选的小女儿在身边…可这小女儿爱银子比娘深刻得多。

她培养的储备宰相以及文武百官,却都跟她离心离德。她亲手逼死了奋战垂危的预备边臣…

孤家寡人。彻彻底底的,孤家寡人。

尘埃落定后,她平静的下了罪己诏,承担起这次北蛮南叩京关的责任。并且同时立了文涛公主为皇太女。

然后,她自己写了几个字在御书房,一抬头就可以看到。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她一生败坏就败坏在这个「疑」字。她懊悔了。但是皇帝却没有懊悔和疲倦的权力,只能咬牙硬着头皮撑下去。

不过,朝廷的气氛的确因此比较好了,言官也开始罗里罗唆。她从来不知道,这些言官肯唠叨的时候,是这样的可亲可爱。

后来,李父容铮听闻爱女噩耗,痛哭失声的上表乞骸骨辞官,翼帝不准,反而在他任期满的时候,升为枢密使。至于李玉,她没耐性等待了,直接升为兵部尚书郎,李璃也升为副相兼太女侍讲。

她不知兵,所以需要知兵的人在正确的位置上。李容铮是不懂,但他老婆懂…那就没什么差别了。什么门户啦、资历啦,滚旁边去吧。她终于肯承认自己不足,所以,她需要能臣,更相信百官一点…但绝对不能偏听偏信。

翼帝对李家恩宠备至,除了一门干臣外,也未尝不是补偿对李瑞的不公。甚至还赐了一个城外的别庄给李家。只是听说里面所有花草树木、布置装设,都是按照李瑞的喜好,甚至还特别有李瑞的小楼…让她倍觉感伤。

接手桐花六屯的驻屯官上折,说战乱太烈,六屯被糟蹋得面目全非,人口散失…贤良屯更是连一个人都找不到了。幽州知府也将这场宛如泥淖的牵制战极为生动的写了本厚厚的奏折。战况曾经非常危急,六屯撤守幽州城,一度破了北门,哀军全数压上,舍生忘死,血流盈寸,才守住幽州城,后来才图谋反攻。

其实,她知道为什么六屯的人都不见了,只是已经不想追究。李瑞一死,贤良屯哭声震天,怒喊「国何负我」,素车白马的载着李瑞的尸体,扶辕北去,誓言燕侯君决不葬燕土,六屯随行守墓的几乎倾巢而出,才会空虚到去接任的驻屯官找不到几个兵。

罢了。由他们去吧。国已负了他们,无颜强留。

她真的很懊悔。就是这份深刻的懊悔,让她日后在史书上的评价不像翼帝本人想像的那么糟糕。她被评定为燕朝三大中兴之主:丰帝、凤帝、翼帝。

史书评价她,虽气量稍窄,但瑕不掩瑜。和许多年老就开始昏愦的君王比起来,她知错能改,极肯纳谏,到死前都兢兢业业,博得一个「明主」的称赞。

上一篇:亚马逊女王 下一篇:妖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