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相守这很难么(11)

作者:娴白 阅读记录

他的善意,自然是为答谢她那日救命的恩情。

只要应下,她和云筝的事必然会摆到大娘子跟前。她被指使关在清心斋,自然也是云筝有错在先,没准就能借着大娘子发话,拿回她自己的玉珏。可是......

窦姀却想起,窦云筝刚才发火,甚至顾不上要议亲的人在这,都拿不出玉珏,气得丢下所有人走了。可见这事似乎没那么简单。

——难道玉珏真不是窦云筝拿的?

且她能感觉到,那俩小丫头是不敢抗了云筝,却又不想真的关她,所以在嘴巴贴封纸时并没多使力,轻轻一吹便掉了。

她想了想,跟他道谢后又拒绝笑道:“不必找大娘子,没什么事,是我误会三姑娘了。”一旁的灵锁原本见事情快捅到大娘子跟前,还甚是担心。现在一听,简直舒了口气。

窦姀要如此说,魏攸也无法。他看外头天色不早,便提议道:“既没什么事,我等在府上又不识路,劳烦小娘子带路回藕香亭可行?”

窦姀答善,与魏攸一同出来。

天色已黑,魏攸打着灯笼,她没有灯,只能落后两步在他身侧。

他的影子长长的,正好斜落在她的脚下。窦姀垂眸望着,万没想到这世间事竟有如此缘分。她救过人后,本以为萍水相逢不过他乡之客,以后也不会再见到。未料今日他却成了府上宾,在清心斋又重逢了。

他被人打得半死不活,却能愈合的如此快,又崭新地重现了。

走了有一会儿,魏攸忽然转头,看向她一问:“小娘子名讳何为?”

“窦,单名一个姀。”

“可有小字?”他又问。

“还未取。”

那人默了默,展颜笑道:“我也还没有。”

二人走出清心斋,却都心觉奇妙。

刚走上竹间小道,北面忽有一人提灯过来,是从清圆院的方向。窦姀眯眼一看,来人正是曹姨娘,窦云筝的亲娘。

这曹姨娘,午后侍奉在大娘子身旁,与魏攸见过一面,因此他也认得。

见她是云筝的亲娘,魏攸停下脚步,朝她微微一笑:“姨娘可也要往藕香亭去?”

因着魏家人今日上门的缘故,曹姨娘特地仔细收拾过,穿得比平日都要好。比起云大娘子,她这个亲娘才是最在意云筝亲事的人。

伺候大娘子,忙活了一下午。见大事告落,魏家的人也很满意云筝,她终于可以回清圆院坐着了。谁知屁股没坐热,就见云筝气恼地跑回来。曹姨娘急了,好一通询问下才知发生了什么事。

见女儿被个野种冤枉,她自然气不过,收拾收拾就出来了。正要去大娘子跟前哭冤,没想到路上竟碰上这两人。

曹姨娘看见窦姀,怒气一下就上来了,这个连门户都没有的野种,竟敢毁她家筝姐儿的亲事!可是她再生气,却不敢当场发作。不仅是因为魏家的人在,还因为她只是个姨娘。是姨娘,就是这家里的半个奴才。

曹姨娘先是压着怒,笑道:“是,奴是要往藕香亭去,与姑娘和魏郎君一同去吧。”

于是,这条路又成了四个人在走,兼魏攸的小厮。

走着走着,魏攸忽然想起一事。不管是上一回,还是这一回,他见窦姀身上所穿皆是讲究,也不像府里的下人,那为何会被人关在清心斋里?

或许她是这家里不受待见的庶女吧。魏攸想到,即便曹姨娘在这,却也不多顾忌地转头,又问窦姀:“小娘子排行第几呢?”

排行第几?

这话问的棘手,她早已被家中除了名,正寻思该如何回答,便听得曹姨娘在身后笑笑说:“她呀,是寄养在我们府上的表姑娘,窦氏襄州老家的远房表亲。如今族中无人,排行倒是说不上。”

说完,窦姀便见曹姨娘抚了抚鬓发,朝自己勾唇一笑。

而魏攸却若有所思地颔首。

她没说话,仍旧看路走着。

走到前廊的分叉口时,窦姀觉得很怪,也不想走了,便告退道:“我还有事在身,既然曹姨娘能带路去藕香亭,我就不去了,魏郎君请便。”

窦姀说完,便与他们分了道。

窦姀回到梨香院,看见庖房灯还亮着。进去一瞧,苗婆子正坐灶前烧热水。

她问苗婆子:“春莺还没回来吗?”

苗婆子擦了擦汗,一边往灶洞里塞木柴,一边道:“没有呐,自从姑娘带她走后,老奴一下午都没见着她人影儿!”

窦姀低头寻思着:

莫不是还在藕香亭吧?这傻丫头,让她在那儿随机应变,她倒儿真守着一下午了!这么晚,看我取玉珏还没回来,这丫头就不奇怪吗?

窦姀叹了口气,说我去找找。刚出了庖房门,便看见窦平宴领了个小丫头来。

“大老远就听见了你在问春莺,我便知这丫头鲁莽,常惹你挂心的。”他笑着,拉出身后跟着的小丫头:“阿姐看她如何,机灵么?若阿姐喜欢,便让她日后跟着你吧。”

窦姀谢他好意,说不用,“我这儿事少,有春莺和苗婆子就够了,不用这么多人的。再说了...”她又笑道:“春莺也就偶尔做事不妥,但常常还是留心的,是个机灵人。”

“你当真不要她么?”

窦平宴笑笑,却伸头看了眼那小丫头:“你知道她是何人吗?她是庄婆子的女儿,府上的家生子。她原先在二姐房里伺候了半月,后来就被赶出来了。”

窦姀原是真不想要,听到庄婆子时,身子一颤,终于着眼仔细打量这个小丫头:只见是个胆小怕羞的,自从见到了她,头就没抬过,两只小手紧张攥着衣角。瞧上去和自己的年岁相仿,十五、六的模样。头上两只双螺就用粗红绳绑着,再没有别的首饰,比起其他丫鬟仆婢实在素净不少。脸颊白嫩,眉眼虽清淡,却粉唇皓齿,是个有底子的俏人儿。

“要,我当然要她!”

窦姀上前两步,拉起小丫头的手。可这小丫头仿佛受到惊吓般,猛地把手缩到背后。

窦姀看了眼弟弟,窦平宴从始至终只有坐观淡然,并不清楚是怎么个情形。窦姀也不强求,只是问那小丫头:“你叫什么名儿?”

那小丫头弱弱怯怯地答道:“奴没有名儿,爹娘都管奴叫二丫......”

“这名儿实在难听,还是换一个吧。”窦平宴想了想,便道:“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你生得好,也该配个好点的名儿,便取这‘芝兰’二字如何?”①

窦姀一听,也拍手叫好。

那小丫头还是生怯,很小声道:“是,但凭二爷吩咐......”

取完名儿后,窦姀便领着芝兰交给苗婆子,认真叮嘱道:“她是新来的,以后也跟咱待在梨香院。怕手脚生疏,你先带着教,她胆儿小,不要太过给人吓着了。”

窦姀嘱托完,便打算去藕香亭找春莺。窦平宴见她出门,也随行一旁。

走到藕香亭的前廊时,窦姀停下了,并没有进去,而是驻足在廊下,不停往里张望。只见月上梢头,云如珍还在跟魏氏的人吃茶说笑。庭前丫鬟仆婢成群,她左左右右扫过一遍,都没见春莺的影子。

窦平宴见她有些着急,拍了拍她的肩:“阿姐勿急,我去问问旁人。”

过了会儿,窦平宴问过一圈后回来,说道:“母亲身边的婆子看见了,说春莺前脚刚走。”他说完,又奇怪问道:“下午是做什么了,她怎没跟你待在一块?”

窦姀没准备让弟弟知晓,于是随便找了个事搪塞。既然春莺刚回去,她也终于宽心。

窦姀倚在栏前,忽然望向庭中在跟云如珍笑语相谈的魏攸,愣了半刻。

窦平宴本想和她一起回去。却见她不走,还在这儿出神,索性便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看到那人,也寻思了会儿,说道:“他是魏通判的嫡长子,也是这回与三姐姐议亲之人。前不久听闻他与家中决裂,贸然出走,不知为的什么事。没想到这么快又回来了,许是在意与我们家的亲事吧。”

上一篇:我在星际,守望地球 下一篇:在春之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