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1231)

阿念笑,“孩子们与你我怎么相同,孩子们现在跟咱们在一处,就像那小鸟一般,终有长大离巢那一日。就是以后,也都会娶亲嫁人,然后,各有了各的日子。真正能白头到老,携手百年的,不是孩子们,是你我。”

因阿念要出使之事,夫妻俩很是一番亲昵。何子衿在待得知护卫使团出使西凉的卫队,是由姚节亲自带领时,不由稍稍放下心来。她夫妻二人都与姚节相熟,有熟人在军中,哪怕有什么变故,姚节肯定也得先顾阿念啊!

阿念就以外差的名义参加了使团行程,甭看阿念这参加了使团还唧唧歪歪放心不下媳妇的,就他与李参政参加使团之事,不知多少人心生羡慕呢,其间就包括使团里的鸿胪寺姜少卿,姜少卿就不明白,他们人手并不缺,谢驸马如何非要再添上李参政江同知二人,就北昌府刚查清盐课案,这么个苦寒之所,一个盐课司的盐课提司,一年就能贪十万白银,虽然李参政江同知是献证据的人,但也可想而知这北昌府的官场是什么样的官场了!

而能在这样的官场里,迅捷准确的献上证据,立下功劳,这李江二人,一看也不是简单的啊。这样机密的事情叫这二人参加,尤其他们还没有对此二人进行细致调查,倘不是谢驸马一意坚持,怕姜少卿根本不会同意这二人加入使团之事。

就是现在,姜少卿也不大理解。

当然,姜少卿这不大理解,在得知江同知阿念会西凉语时,突然有些理解了,寻思着,莫不是谢驸马对现在的懂西凉话的书吏不大满意,想换个懂西凉话的,就寻了这位江同知,那么,李参政呢?

很快,姜少卿就明白,他委实小看了北昌府的官员。如江同知,是通西凉话的,用江同知的话说,“以前在县里任职时,我所在沙河县离榷场极近,我也去榷场过,见到西凉商人,顺便说了几句,不算熟练。”当然,从江同知与那位西凉语书吏那流畅古怪的西蛮语对话来看,江同知那“不算熟练”,完全可以视为江同知的谦虚。至于李参政,虽不懂西蛮语,但对于西蛮的了解也是头头是道。李参政的话也很实在,“在来北昌府为官之前,我就查过一些西凉的风俗、兵部的兵略图,不为别个,西凉虽国小,却一直野心勃勃啊,何况,他现在当政的,可不是个和气人。”

如此,姜少卿渐渐有些明白谢驸马的用意了。就如谢驸马不经意间说起的那话一般,“咱们终是要回帝都的,这北昌府的太平,不是要靠北昌府的官员啊。”

姜少卿望向李江二人,心知这二人的升迁怕是已板上钉钉。

第409章 北昌行之九十七

阿念随使团出使北凉,何子衿带着孩子在家过日子,她与李参政夫人迅速的熟络起来。虽则以往二人对彼此都有些欣赏,但说来并不算亲近,不比如今,虽外人面儿上看着如以往,两人举止言谈间却是亲近不少。

而且,何子衿发觉,自从阿念遇刺事后,来求自己占卜的人少了许多。她原也没大留意,毕竟,前些天一直是在家照顾“病人”阿念,之后阿念要出外差,何子衿都是忙着给阿念收拾行礼了,如今阿念随谢驸马去了北凉,何子衿方陡然觉着家里清静不少。

何子衿还不知是何缘故,何老娘就同自家丫头片子讲了,“那些个小人,你先时不给她们卜,如何可不趁机说你坏话么。”

“我有什么坏话可让人说的?”何子衿觉着自己平日里没得罪过人哪。

“这都不晓得?”何老娘深觉自家丫头片子迟钝,这般消息不灵通,可如何是好哟,幸亏有自己帮她留意。说来,何老娘的确是灵通的多,甭看她老人家也不大参加官宦人家女眷聚会,主要是她老人家年岁辈份都太高,而老太太间的聚会太少,以至于她老人家在社交界少有露面儿。不过,她老人家竟硬生生的又走出了自己的新天地,被重阳聘为了书铺子的顾问,而且,自她老人家做了重阳书铺子的顾问,那书铺子的生意哟,甭提多红火了。好吧,此乃后话,暂不消提,何老娘说的是现今流言之事,与自家丫头片子道,“上回江姑娘找你寻平安符,你这名声就响亮声来。多少人想请你占卜呢,你不给她们卜,可不是得罪人么。这回阿念遇刺,那些碎嘴子们就说了,你要真是个灵验的,怎么没提前卜出阿念会遇刺来,可见你这卜是不灵的。如今可不就是没人来寻你了。”

原来是这般缘故,何子衿笑道,“不来更好,我早也说过我这卦并不灵验,如今可算是清静了。”

上一篇:遇见最智障的我 下一篇:似是而非+黯然

石头与水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