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25)

从编曲来说,王菲的版本很单纯,有时感觉就好象她人一样,简简单单的呤唱回应着干净的钢琴伴奏,带着几缕随意,一丝漫不经心,一目了然,清澈见底;而黄耀明的“电子版”却是层层叠叠,缠缠绕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平静的海洋下隐藏着翻腾的旋涡。

王菲中后期的音乐受欧美DreamPop风格的影响比较深,而自达明一派解散以后,黄耀明的乐风由早先的NewWave/NewRomantic渐渐转入Post-Punk和电子迷幻,这些也深刻地体现在他们的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上。王菲的咬字清脆,吐字节奏较黄耀明的版本为快,相比演唱时的干净利落,音乐却是疏疏散散的,她的声音仿佛是乌云中透出的几丝清冷的阳光,唱到高潮部分带着些悲壮绝决;黄耀明的却是午夜幽林的暗蓝色月光,凄美动人,随着紧密而丝丝入扣的音乐,黄耀明的演唱却是慵慵懒懒,明白了分分合合,看透了枝枝未未,却更加放不开手,在自已的感情中辗转徘徊,最后沉入海底……

不想去比较这两首歌谁好谁坏的,就好象你如何能把一个青春少女的娇艳,和成熟女子的风韵相提并论:王菲唱不出陈辉阳和林夕想要的那种感觉。“柔和清脆干净利落清清淡淡童音青春娇艳”这些都不应该属于《暗涌》,陈辉阳和林夕是锱珠必较的音乐人,他们找到黄耀明,或者说《暗涌》遇上黄耀明,才让这首歌达至完美。

王菲样样都好,有些事也是不行的,譬如她不是男同志,男同志特有的绝望沉沦与迷恋不明白。而《暗涌》的词非常适合描写这种感情,人家是心有戚戚,自然一拍即合。

其二是政治。王菲不食人间烟火,自然与政治无源。黄耀明关心政治,是八十年代青年特有的恶习。尤其九七前后,特别活跃,还妄图唱些《容易受伤的女人》来侮蔑港人政府。《越快乐越堕落》是关拿情欲来喻政治,也是拿情欲来质疑社会之作,与他的风格恰是投合,又是个心有戚戚。

王菲的声音象流水般淌过去,我们还没抓住什么,她就走了,害大家好惆怅。黄耀明走的倒不快,可是越走越沉沦,越走越颓废,一路走到地狱里头去。

黄版富悲剧感的编曲+黄充满绝望沈沦的声音+歌词的意思=一首听的人心神崩溃的歌。

有个朋友整晚听这首直至泪流披面。

菲版太云淡风轻了,不能充分表达歌词的悲剧意识。

实际上,《暗涌》之所以有两个版本,只是因为关锦鹏拍同志电影《愈快乐愈堕落》的需要,黄耀明之所以被关看上,80%是因为他是同志歌手,所以关希望能产生特别的效果。

事实上,关喜欢用这种手段,所以在《蓝宇》一片中他就找了一位同志(具体是谁不便透露)翻唱了《你怎么舍得我难过》,这并不代表原唱和翻唱有什么质量上的区别.只是目的不同,效果也自然不同。

不否认<暗涌>这首歌是同志的心声写照,(林夕的性趋向是讨论的话题),所以由黄耀明唱出来有一种悲剧的宿命论感觉,但是细想起来,王菲也是一个完美的代言人,她婚姻中的坎坷似乎在冥冥中就已注定。

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

第17章

回到家里休息了整晚,第二天起来,简小雅在镜子前坐了半个小时,终于还是决定选择面对。

林琳,魔石和紫。

虽然已经把她搞得头昏目眩了,但仔细整理起来,自己所要做的不过就是帮助夏时找到一个新的人选得到记忆和情感,然后彻底离开。

仔细的洗好脸化好妆,简小雅拍了拍额头暗叹,这回死活要做回坏人,不能心软。

再搞不定别人,自己就快被别人先折磨死了。

出门时扫视了一圈很久没回来的大房子,崔杨只是拿走了衣物和笔记本,其余的还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好像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情,不过就是梦境而已。

可是一路开往公司,推开摄影室的门,迎面而来的修长身影,很明确的告诉她。

那些全是真的。

夏时正在漫不经心的查着业务记录,抬头愣了两秒,微笑:“你来了?”

轻松的和平是一样。

简小雅心中几分怅然,其实并没有事情改变。

只不过自己放不开。

淡淡的点头,她便背着包去更衣室换制服,想打起精神来工作,没想一进去就被好几个只穿着内衣的女孩子围住。

“小雅姐,那个女的是谁啊?”

“对啊,看起来好假。”

“她怎么和老师那么好?”

七嘴八舌,乱成一团。

连城雪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