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相(261)

朱成皓原本还打算再提一提贺文麒的品级,但却被贺文麒拦下来,别开玩笑了,他去年才刚刚升职到了中书省,如今再往上走的话,岂不是太招人眼睛了。

朱成皓还觉得委屈了自家文麒,过年的时候,又是大肆赏赐,又是赐了福字,在除夕宴上,再一次点了李氏的名字表扬了一番,可把李氏高兴着了。

粮食毕竟是举国大事,贺文麒这次确实是立了功,众人都以为皇帝会再把他往上提一提,谁知道左等右等也没来,心中倒是另有一番计较,比较明显的是,贺文麒在朝中的人缘更好起来,过年的时候,下帖子请他喝酒品茶的也多了起来。

李氏如今也算是老封君,年纪又有些大了,过年的时候,除非是宫内推不掉的夜宴,不然贺文麒也不让她到处跑,这时候天冷地滑,万一出点什么事情的话,他可是有要后悔一辈子的。

李氏见儿子孙子一脸担心的样子,也只好担心下来,又怕自己不给面子,那些夫人心中有气,凡是送了帖子上门的,定是要随一份重礼的,若是重要的人家,她还是会亲自上门,请了李知礼的夫人作陪,黄氏是个左右逢源,贴心细致的,有她陪着出去走走,贺文麒倒是也不全拦着。

黄氏自然也乐意做这样的事情,李知礼如今还在翰林院,但谁都知道,翰林院这地方虽然清贵,但多少人就在下头熬了一辈子,虽然有自家叔叔提拔着,但叔叔如今年纪已经大了,又是户部的人,谁知道还能照应多久。

黄氏去年生了儿子,在李家也是生了根,一心一意为着李知礼打算起来,李家到底是单薄,她自然一千个一万个愿意跟李氏打好关系。再说了,陪着李氏到处走走,认识的达官贵人多了,对自家也是只有好处的。

有黄氏在,李氏便能轻松许多,当初她也是有带着李察氏走过几次,但李察氏到底见识浅,见了那些贵人便有些说不出话来。黄氏却不同,她自小是宫中嬷嬷教养着长大的,在厌恶自己的婶婶手中,还能留下一个好名声,可见她为人处世的功力,几次下来,倒是让人重口称赞,对李家的印象也好了许多。

内宅的事情贺文麒并不管那么许多,就是外头的应酬也让他焦头烂额的,每次回来身上都带着酒气,李氏看着担心忍不住说了几句,但也知道这般的应酬是难免的。唯一让贺文麒庆幸的是,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给人的印象太过于周正了,这些人倒是没把他往青楼妓院的地方带。

让贺文麒有些无奈的是,也许百姓都喜欢用青天大老爷来表扬自己喜欢的官员,在他做出几件事之后,在百姓的眼中,贺文麒也成了贺青天,第一次他还是从自家下人口中听见了这个名字,看着那下人与有荣焉的表情,顿时有些哭笑不得,别说,总比背上各种骂名来得好。

这一年的春节,是朱成皓上位之后过的最为平静的一个春节,国库丰满了,皇帝满意了,百姓手里头有吃有喝了,心里头也踏实了,官员们也都得到了一些好处,娇妻美妾好不自在,只可惜,这样的平静却并未能持续很久,刚刚过了元宵节,第一日上朝的时候,程允便一个奏折,直接捅破了天。

重新丈量全国土地,按农民人口进行重新规划,这样的办法,原本是好的,但问题是,历朝这个时候,土地私有制已经渐渐形成,大部分的土地,其实都掌握在“地主”的手中,就如同朝中,不管是七品的翰林,还是超品的王爷,手中都有不少的土地。

当然,达官贵人们是不可能自己下地种田的,这些土地又被租赁给当地的百姓耕种,不过历朝中兴时期,收成不错,剥削的程度也不算深,百姓的日子便还算过得去。

土地买卖盛行,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状态,如今资本主义都还没发展起来,程允大笔一挥,倒是想让所有人都进入*。

贺文麒当然也知道,他口中描述的世界才是最美好的,但问题是,时间向前发展一千年,那个世界都达不到这样的公平公正,更别说现在了,让所有的达官贵人将口中的土地吐出来,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朝臣们原本对程允还有几分忌惮容忍,但如今显然是达到了一个临界点。□□时期便说过一句话:“朝廷拓地,譬如私家买田,倘无所获,徒费钱本。得之何益?”其实就是变相的支持土地买卖,只要朝廷的税收有保障,百姓的日子过得下去,只要不太过分,朝廷对土地属于谁,并没有多大的关注。

若是这时候历朝奄奄一息,积弱不堪,程允提出这般激进的办法还是情有可原,但如今的历朝,分明是欣欣向荣,不说别的,如今四海安定,海上贸易带来极大的利益,而新出现的粮种,又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希望。

人生若初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