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换流年(88)

他们都是当大爷当惯了的,让他们处理事情,只会激发民愤。

因为没有妥善的处理好难民的安置问题,发生了摩擦。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摩擦,但这些公子少爷兵们却拿出了皇宫里那一套来处置,杀一儆百,一下就处决了七个带头闹事的人。这

个人都来自同一个山村,吴公村。这个村子原先是个大村子,有千多口人,但因为战火瘟疫旱灾,活着逃难出来的只剩下一百口都不到。那七个闹事的只是为了给自己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

讨一口饭吃,结果没有死在敌人的刀下,没有死在瘟疫之中,没有死在饥饿之下,最终却死在了他们寄予希望的朝廷手里。

吴公村七命案,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变,彻底的激怒了成千上万的难民,把他们推到了朝廷和皇家的对立面上。

一开始只是民变,最后就变成了造反。

成千上万的难民自动自发的走在一起,虽然手无寸铁,但他们拿起来一切可以拿起的东西,准备给自己,给那些死去的亲人,向朝廷向皇帝讨一个公道,讨一个说法。

可是皇帝并不能给他们,因为他还在外面打仗,根本回不来。

锦衣卫和御林军当然也不是吃素的,面对民变他们也做出了迅速的反应,调动了各州各府各县的兵力,开始剿灭难匪。

可是这些来自地方的兵团里何尝没有难民,他们也是老百姓出身,自然明白老百姓的苦难,又怎么能忍心举起手里的刀对着那些饥饿愤怒可怜的人砍杀?

他们不忍心,都纷纷偷懒放水,压根不积极对抗。

结果就导致难匪直扑京师,各地的难民汇拢在一起,浩浩荡荡,足有二十万这多,虽然不足以颠覆整个天朝,但要覆灭京师,未尝不可。

京师已经没有了足够的兵力,也不敢再有任何过激的行为,可怎么安抚这些难民,却也束手无策。

朝堂上文武百官,内阁里六部九卿,后宫里三宫六院,这下都成了呆头鹅,做不出一点反应。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物却横空出世了。他就是代王阮承濄。

如果不是这一次难民之变,也许我一辈子也不会对这个人有任何印象。

因为他就像是被整个朝廷整个皇宫都忽略了的存在,刻意的小心翼翼的忽略了。

我在皇宫里待了四年,基本上没有听到任何人谈论起这个人物。

然而他毕竟是一个人物,注定要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候拯救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

只是为了什么而拯救,那就说不好了。

总之,他出现了,带着他在属地的八百军士赶到京师,准备勤王救宫。

然而,封王是不能无诏离开属地的,他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谋反。所以,从他一出发就受到了朝廷的指责,判定为是谋逆之举。

这也怨不得皇家怨不得朝堂,趁火打劫的人多了,岂知这位代王殿下不是呢?

但代王殿下带来的不仅仅是八百个军士,更重要的是,他带来了五十万石粮食。虽然都是些杂粮陈粮,但粮食就是粮食。在这种时候,粮食比黄金还实在。

他在离京师三百里外的石梁坡和王屋村安营扎寨下,又卖掉了自己王府的钱买下了这两个村子所有的屋子,准备用来安置难民。并在两个村口设立放粮处,只要是愿意来制造的难民,

可以领到粮食。虽然只是一碗薄粥,但至少是口热乎乎的粥。

这是个很冒险的举动,他只有八百人,两个村子,五十万石粮食,而面对的却是二十万之多的难民。

但他确实是一个人物,有这份气魄,愿意下这个赌注。

或许是他这份魄力这份诚意打动了难民,也或许那些可怜的难民们所需要的也仅仅只是一碗薄粥。

开始只是一小股难民去投城,渐渐的越来越多。

五十万石粮食压根就顶不住二十万难民,但至少这让朝廷让京师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问题可以妥善解决的希望。

所以,京师也妥协了。

朝廷不再说代王是谋逆之举,只是要求他独自入朝,面见皇后和太子殿下,共商安抚之计。

我想,这个代王倾其所有想要得到的,恐怕就是这一个再次进入京师的机会吧。

据说,他在金殿上的表现很出色,他慷慨激昂的陈诉了自己想要为朝廷为皇室为陛下太子为皇后尽忠的意愿。

我不知道朝廷信不信,皇后信不信,公主信不信,我只知道,最终京师还是接纳了这个亲王。

京师筹集五十万石粮食,让他带去,继续安抚难民。并且就地正法了吴家村七命案的几个元凶首犯,民变暂时安抚住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分化消化这一群饥饿的人。

上一篇:玫瑰人生梦 下一篇:爱上你给的伤痕

小白龟的猫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