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早上好(232)

但现在,因为早有准备,这猛攻之势还未开启,就被城墙上的攻击阻住,接下来就更是寸步难行了。

而固原城里,代替王安留守的楚不凡和陈庆一边联手对敌,一边还能从容安排人手,往附近的各个城池以及京城送战报。固原的城墙虽然并不高大,但身为军镇,修筑时却是花了不少心思,并不会那么容易打破。而以城墙为依仗,两批人马换着班防守,又有足够的弓箭武器,足以将这座城池守上三五个月。

日夜兼程,固原的战报不过七八天功夫就送到了京城里,而此时,京中关于谁人出战的争执,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这一日早朝,朝臣们照例在皇帝面前争得面红耳赤,各个都觉得自己推荐的人选更为适合,希望能够说服皇帝。

——不是他们不想用更体面的方法,而是送上去的奏折几乎全部留中,根本摸不清楚皇帝的心思,所以只能出此下策了。

然而高台御座之上,李定宸听完所有人的陈词之后,却是淡淡开口,“此战于我大秦至关重要,草原各族同气连枝,不会只有目前这一点声势。一旦战火全部点燃,只怕会遍及北边诸地,届时须得各路人马齐心协力。若是居中负责之人身份不够,只怕难以调度清楚。诸卿之意朕也已经尽数知晓,但这些人选只怕都难以压服军中那些刺头。万一出了差池,你们可担当得起?”

这话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之意,但也的确是暂时震慑住了朝臣,他们沉默着交换视线,都有些不明白李定宸的意思。

最后,三位阁老在所有人的期盼下出列问道,“那依陛下的意思……?”

李定宸下巴微微一抬,郑重道,“本朝历代先祖,多有战功赫赫之辈。朕每每追慕太-祖、太宗及世宗皇帝生平种种功绩,心实慕之。朕虽不敏,不敢与先人比肩,但亦想略尽绵薄之力,不负列祖列宗所托。——朕欲御驾亲征,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第122章 皇后听政

仿佛晴天一声霹雳降下,原本还在为各自的打算争执不休的朝臣们都惊呆了。

虽然他们都已经习惯了李定宸的任性冲动和不按常理出牌,但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他能异想天开到这个地步。

大概是这个消息的冲击力太大,所以他们一时都有些说不出话,短暂的愣怔之后,回过神来,就开始寻找自己平日里交好的同僚交换视线,一时拿不准该怎么回应。

直到首相杜卓华第一个开口,“陛下……”

“万万不可的话就不必说了。”李定宸摆手,“我大秦历代君主,无不是允文允武,身先士卒,这才打下了偌大江山。朕既然继承大统,自然也该将己身置之度外。”

“……”不知道多少老臣听到他这番话,都忍不住在心里腹诽世宗皇帝李长聿。

太祖与太宗都是开国君主,那时天下征战不休,山河满目疮痍,就算贵为帝王,也还是要亲自上阵杀敌不错,但至顺宁末年,天下已然被平定,又经仁宗皇帝二十载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已有盛世之象。

按理说,接下来就应该是继续守成,稳固这片先人们打下来的江山。结果就出了个李长聿,他跟父祖的性情都截然不同,少年时就显露出勃勃野心。因为仁宗皇帝晚年身体不好,所以他一直以皇太孙的身份监理国事,到继位时,朝堂已经尽在掌控。不知道是不是在宫中拘的时间太长了,总想往外跑。

从永初三年到永初四十年,三十多年间,他每年在西京皇宫居住的时间都不超过三个月。不是在边关打仗,就是巡幸其他三座都城,弄得整个朝廷也跟着疲于奔命,埋下了永初末年长达十数年朝纲崩坏的隐患。

史书上固然将这段历史吹得无与伦比,但是在很多知情人眼中,这实在是一段不堪重负的时期,遗患无穷。

何况从整个文官集团的立场来说,李长聿身为帝王,却将朝臣们压得喘不过气来,使得朝堂上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也绝不是他们乐于看到的。

所以一听李定宸有效仿之意,诸位大臣都觉得脑仁儿疼。

当然更头疼的是,以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真的能够说服皇帝改变主意。

简直绝望。

虽然朝臣们竭力将这场战争描绘得不值一提,根本不需要御驾亲征这么兴师动众,但在李定宸的坚持下,这件事最终还是就这么定下了。

终于得偿所愿,李定宸下朝时脚步都有些发飘。

直到回到太平宫,他脸上的笑容都没有变淡一点,见到越罗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其他人赶出去,然后将越罗抱起来转了几圈,兴奋道,“阿罗,御驾亲征的事定下了!”

上一篇:暴发户式暗恋 下一篇:神魂之判官

衣青箬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