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敏皇贵妃(326)

五月初九,原靖宇在荥阳登基称帝,国号宇,史称圣宇天朝。建年号元嘉,追封先祖,分封群臣。

宇朝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司其职,所有大事直接呈交皇帝,直接对皇帝负责。宇朝另外设内外丞相各一名,位在六部之上,辅佐皇帝处理六部呈上的奏折。若皇帝英明睿智,丞相一职其实就是虚职,虽然位高,但只负责出谋划策,并没有太多的实权。当然,他们跟在皇帝身边的时间较多,对皇帝有劝谏和建议的职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或影响皇帝的决定。

由于新朝初建,皇帝手中人才有限,不得已出现某些深受信任的大臣身兼数职的情况。

由周仲元出任兵部尚书之职,同时兼任外相。

由岑远志出任吏部尚书之职,同时兼任内相。

由冯文宣出任户部尚书之职。

由展兴灏出任工部尚书之职。

由王奉理出任礼部尚书之职。王奉理原本有心告老退仕,奈何原靖宇尚未找到接任他的人选,没有准。这老头虽然固执古板,但礼部还就是需要这样的人。

刑部尚书一职原靖宇考虑了很久,最后暂时交给了抚养自己长大的舅父,简淑宁之父简传鑫。他这位舅父虽然能力不够出众,但胜在为人原则性极强,做事认真,绝不会出现以情徇私、收受贿赂等情况,有下面一干人帮衬着,应该能够胜任,等他找人可以接任的人选再换人不迟。

而后,原靖宇加封抚养自己长大的舅父刑部尚书简传鑫为荣国公,世袭三代。

追封前兵马大元帅、易王妃之父、救驾而亡的易明臣为护国公,世袭三代。因护国公已逝,由其长子易允捷袭爵。

追封前宜康侯萧逸飞为懿国公,世袭。

随后颁布了新的官员及爵位品级。宇朝的爵位享受相应的特权和供奉,但没有参与政务的实权。官员的品级主要与官员的俸禄相联系,与官员的实权相联系但又不等同于官员的实权。比如同为从一品的尚书,吏部尚书就比礼部尚书的实权大多了。再比如易允捷享受一品爵位的待遇,实际上干的却是正三品的国威将军,当然,他是拿两份儿俸禄的。

另外,原靖宇同周仲元、岑远志、展兴灏等人讨论了很久,将军中将领分为七等七个品级。

一品为护国大将军,目前仅赐封易明扬一人。

二品为定国将军,目前仅靳世荣将军一人,同时追封救驾而亡的田肃为正二品的定国大将军。

三品为国威将军,目前有易允捷、林轻云、喻炀、秦翼、肖锐、杨晋、魏秋虎、雁无痕等八人。

四品为定远将军,易锦鸿、易允辉、易允耀、易允利兄弟三人均是这个等级。

五品为明威将军,六品为虎威将军,七品为武略将军,人数若干,具体数量将按照各驻军士兵总数分配下去,由各驻军负责人将详细名册报上去予以批准即可。

雁无痕这个亲卫军统领变成了禁宫统领,做的事情其实跟从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相对于其他的三品国威将军,他带的兵数量最少,却是最精锐的,职责和压力其实比起他人更大。

易锦鸿也从城卫军统领变成了皇城督尉,负责驻守京城。在新朝赐封的所有官员将领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个,今年才不过二十二岁。而事实上若非他父亲易允捷是三品的国威将军,以他现在的职位,也应该领正三品国威将军衔的。

祖先追封了,功臣追封了,官员们也封赏了,原靖宇也不得不面对目前最为头痛的太子的正式确立以及后宫的分封问题。他原本想先将皇后之位定下来,然后再册封太子。按照他的预想,简淑宁是元妻,易轻颜是平妻,可以并列为东西二后。可是朝臣们不同意,说‘国无二君’自然也不能同时册立两位皇后。而最重要的是他作为宇朝的开国之君,要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们留一个好的榜样。不然,谁知道以后他的子孙们会不会以他这个开国皇帝“为例”,不听劝谏胡作非为?

朝臣分为两派,一派以礼部王奉理为代表,认为应该立简王妃为皇后。理由是简王妃乃是皇上发妻,贤惠大度,具有女子的所有美德,堪为天下女子之表率楷模,当母仪天下。周仲元、冯文宣、展兴灏等人均是其支持者。令人诡异的事,他们在军中也找到了支持者,而最主要的一人即承袭护国公之位的国威将军易允捷。他可是易王妃的嫡亲兄长。

另一派以护国大将军易明扬为代表,支持易王妃为皇后,理由是简王妃无子,而易王妃有两子,且易王妃多次救驾,征伐有功,隐隐暗示说宇朝如今的天下有一半都是易王妃打下来的,论功行赏也该册立易王妃为后。这一派的支持者主要来自军中,可惜的是他们在朝中只有雁无痕这一位三品的国威将军作代表,而易锦鸿这位四品定远将军虽然圣眷甚隆,官职和备份却还太小,不敢直接同周仲元、冯文宣这些与自己祖父同辈的大人们争论。

李筝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