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理财(出书版)(67)

终于等到宴终人散,我总算把他逮到了一个角落里,和他聊起了他一直避而不提的关于钱的话题。

"皮包公司"赚回第一桶金

具体学历已无从考证了,反正邓建国说他是高中毕业,那就当他毕业了吧。

故事就从他高中毕业后讲起。江西人邓建国到县里的农场工作。他说当时他有4种工作:给领导倒水、收发信件报纸、打扫办公室门口的卫生、负责敲钟(上下班敲钟)。这样干了一两年,由于卖力的表现,领导安排他做了电影放映员。

电影放映员可是一个好差事, 6年里,国内国外的好看的难看的电影,邓建国都看了个够。最重要的收获还是每个星期,他都要到二十多里外的城里换拷贝,也交了一些城里的朋友。有了放电影这个"窗口工作",邓建国见的世面越来越大,心也有点蠢蠢欲动了。

这是80年代的中期,改革开放才起步,下海经商开皮包公司倒东西就像现在到外资公司当白领一样时髦。某一天邓建国看见报纸上有一个关于科技信息方面的消息,就是利用科技信息在全国建立信息网致富。这对他有些震动。他开始着手准备利用信息网络发财了。借着城里一个朋友的执照,他开始运作他的信息发财梦。这个从小学开始数理化就从来没有及格过的差生邓建国,居然搞开了科学技术开发。

1984年开始,邓建国先后在江西临川和九江等地开办科技培训班,开讲蚊香和无尘粉笔制作技术,并和南京、北京的信息公司、报社合作项目开发,短短的一两年内就赚到了二十多万元钱。

"那段时间什么项目赚钱我就搞什么,自己搞不起来就去找合伙人一起搞,最多的时候我有过100多万的资产,也属于中国最早一批靠劳动致富成为百万富翁的人。"邓建国回忆往昔还有点得意,"可是那都是泡沫,不久市场整顿开始了,我也跟着缩水了,大概还剩下20来万。这对我日后的经营非常有借鉴意义,我养成了永不追求泡沫式发展的习惯。"

1991年,邓建国开始了那段在影视圈挺有名的"1000元闯广州"的经历。

那时他和一位合作人一起从珠海去广州闯荡,随身只带了1000元,没想过要在那里干什么,纯粹想试试运气,失败也只有1000元的损失。

车钱就花了100元,找一个宾馆住下又花了50元,第一天他就只剩下850元了。除了这点钱,他还有的就是一个计划,他想找一家文化企业挂靠,拍一套名为《广州地方名特优产品》的专题片,找企业收赞助费,设想找100家企业,赚20万。这个点子他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他手上正好有台别人给他抵债用的摄像机,让他想到何不拍片子赚钱。空手怀揣一个计划到处找钱,10年前的邓建国和2年前搞网站的倒有几分神似。

当然那时候的钱也不是那么好赚,照电话簿拨了一整天号邓建国直到下午5点才找到一家音像出版社愿意约见他一面。第二天邓建国赶紧找上门去,聊了一天,和对方还挺投机,晚上还请人家喝了晚茶,又是20元。次日,和出版社的合同一签订,邓建国就连夜搬到出版社附近的一个10元钱一宿的旅馆里去住了。然后找广州市经委等部门办手续,第5天,总算万事齐备,公章帐号全部到位,那1000元正好花光。

邓建国:赚大钱的大活宝(2)

被逼无奈,邓建国只能找出版社社长私人借了300元,屁颠屁颠地出去跑企业拉赞助去。原来设想每家收2800元,可是因为手头紧,第一家单位只要了1400元,条件是马上给钱。了门赶紧找朋友的公司把支票兑出现金,还了债,邓老板这才有了一点老板的感觉。

此后的事情就越发顺利起来,邓建国三天两头地有"2800"进帐,一个月后帐面上居然有了2万多,终于可以开工了。当时邓老板自己根本不会拍什么专题片(现在会不会也难说),他一方面调集人手去收了钱的企业里去拍一通,一边招兵买马,到广州推销员培训班里去找来10个业务员,最后留下6个。经过改制扩容,邓建国的"事业"终于上了一个台阶,没多久把100家的目拍到了300家,半年里狠赚了100多万,1992、1993年里干脆又拍上了《广东省名特优产品》。

某种意义上来说,邓建国当年玩的这一手虽然粗糙拙劣,却实实在在地给中国媒体从业人员上了一课,醒悟过来明白自己是身在宝山不知宝的人们赶紧操家伙齐上阵,这才有了今天媒体上大小老板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场面。想想今天场面上那些口气"野豁豁"的在"运作媒体"的"高人"们,干的不过是10年前就被一个农民玩到爽的事情,实在是有点暗暗佩服建国。

上一篇:禁欲系的他 下一篇:女王的小鲜肉

江南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