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听诊器(178)

朱雯小声议论:“要是今天没澄清,这道题是不是得换成‘罗厚霖同志,请你解释解释你们科的泄题现象’。”

顾飞宇:“不对,必须这么问:‘罗厚霖同志,请你说说,你们科那个叫禹明的臭小子,是怎么搞起科内恋爱的。你身为科室管理者,怎么能纵容这种不良风气。’”

舒秦和朱雯差点笑喷,禹明皱眉:“你他妈安静点行不行。”

顾飞宇难得没怼回去,因为该领导的问题很长,一连串发问,还在往下说:“……你身为科室管理者,有没有考虑过将疼痛病房从麻醉科分设出去?两块效益如此悬殊,麻醉科工作重心是否出现了失衡?”

罗主任笑答:“在引导民众树立科学积极的镇痛理念上,我们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自从成立疼痛病房,全科上下做过很多工作,开展了多项国际化癌痛合作,也做过多方位的宣教和义诊活动,几年来,病房入住率从刚开科时的30%,达到现在的接近100%。

“如果校方和院方问我个人的意见,我认为我院疼痛病房目前不具备独立分离出去的条件,理由是梯队化建设和人才培养还未进入成熟期,但不排除将来单独成科的可能性,效益问题是暂时的,困难迟早会克服。”

这道题花去了近两分钟。

剩下的时间不足60秒,如果加上提问,没多少时间可供罗主任施展。

轮到院方了,党委书记跟身边几位领导商量几句,拿起话筒:“罗厚霖同志,这是一道即兴题,今天下午在你的私人工作簿上,我看到了许多你自己记录的病例,最早的病例可以追溯到你刚参加工作的那一年,你当时在呼吸内科轮转,还是一名普通的住院医生,后来去美国进修,你将中文书写换成了英文记录,这么多年过去,你是如何坚持这个习惯的。”

舒秦吁口气,罗派领导开始发力了。

“早年求学时,我听过老院士一堂课,他说临床医生的打磨离不开【实践】,也离不开【时间】。这句话提醒我,临床医生要提升业务能力,有赖于日常的观察和总结。

“就拿麻醉中罕见的‘恶性高热’来说,该病早年经常因为误诊延误了抢救时机,多亏国内外同仁们不断地归纳和提炼,才形成了现在的针对恶性高热的一套规范化诊断流程,工作时间越长,我越清楚经验总结的重要性,每当遇到瓶颈时时,我就会回顾我这些年做下来的病例,这个习惯让我终身受益匪浅。

时间到了。

罗主任最后说:“我有位同行曾说过,他希望他的每个病人都能‘安心入睡、平安醒来’,这句话也代表了我的工作追求和准则。”

书记举起手中的笔记:“这是我从业以来见过的坚持最久的工作手札。一天不难,一个月不难,一年不难,难的是数十年如一日,而且罗厚霖同志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将这种优良的工作习惯传承了下去,他们科能力突出的年轻一辈例如禹明,就是这种优良传统的承袭者和获益者。”

掌声雷动,努力的人不在少数,但没几个能拿出坚持多年的病例手札。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比任何金灿灿的履历表都更让人折服。

顾飞宇不服:“这不对啊,夸罗主任也就算了,怎么还把禹明捎带进来了。”

朱雯道:“听听,咱们领导夸人的方式真有技巧,既讲究分寸,也讲究时机,今天晚上禹明家里的火锅必须多加几个鸡腿。”

禹明盯着屏幕老半天没动了,到了投票环节,注意力全被吸引了过去,顾飞宇和朱雯的玩笑话,他压根没听进去。

舒秦紧张地调整了一下位置,陈师姐双手交握做祈祷状:“票数一定要上来,一定,一定——”声音低如蚊蚋,无限循环。

工作人员抱着投票箱从第一排前面走过,领导们各自匿名投票。

然后统计票数。

舒秦的心一阵狂跳,她是学生,平时接触不到科室里的核心利益斗争,在今天被质疑泄题之前,她和章派在对立方面的感受不像老师们那么尖锐。

但她可以想象得到,只要章胜出,往后这几年罗主任禹明会被怎样打压。

罗派上下这么多人,也都会受到影响。

礼堂里先是议论声不断,而后又一片岑寂,感受到四周氛围的紧张,连顾飞宇和朱雯都说不出玩笑话了。

前后几排比如顾教授几位,平时也都沉得住气,此刻表情都绷得紧紧的。

几分钟的时间,被拉长到一年那么长。

突然,前排有个人上半身猛地坐起:“出来了。”

是王南,刚才都没发现他坐在前两排。

凝陇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