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华(198)

李县令心潮澎湃激动忐忑恍惚如做梦,一时无经明说,拎了两瓶酒找到郭胜,喝了一晚上酒,到第二天一早,就放宽心拿定了主意,这门亲事,儿子既然已经相看过,觉得好,那就是一门难得的好亲。

隔天午后,郭胜将信拿到手,送到李夏面前。

李夏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拿到两封信,还是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对着严夫人那封信最后,述的唐家姑娘三代,目光落在唐继明三个字上面,呆看了片刻,眼泪夺眶而出。

第157章 舅舅

李夏将信推向郭胜,站起来往外走,“我到后园走走,没事。”

郭胜看着有些失态的李夏,心里有无数困惑,却一个字不敢多问。

李夏转进后园,在阳光明媚的秋千上坐下,慢慢晃着,眯眼看着前面枯干的紫藤和紫藤架。

那一回,唐家瑞挑了郑家子弟,郑家在那场惨烈的争斗中,陷的极深,唐家瑞那一支,抄了满门,唐继明求到自己面前,她让五哥赎回唐家瑞,送回到唐继明身边。

她委唐继明到江南,不是没有挟恩以逼的意思的,唐继明到了任上,当月就散尽家财,遣散所有家仆,家务都由夫人女儿操持劳动,清苦的如同衣食无继的贫家。

她给了很多很多赏赐,可所有的赏赐,不管是什么,唐继明从不动用分毫……

唐继明投秦淮河后,隔月,黄夫人就病死了,两人都留了遗言,无颜入土江南,求火化,骨灰撒入钱塘江。

唐家瑞火化了父母,撒了骨灰后,落了发,在钱塘江边结庐修行,她回来那年,唐家瑞已经病的快死了……

李夏微微仰着头,心里说不清是悲还是喜。从前若是前世,这一回,她希望这是在补偿唐家……

……………………

高邮县李家这个年,不用说,过的十分喜庆热闹。

出了十五,李县令忙着查看四城。徐太太在内宅,看着人收拾过年的物什,和洪嬷嬷商量着是不是该动手做春装的事,正忙着,外头禀报进来:有个叫徐焕的,说是从太太娘家明州过来的,请见太太。

徐太太听怔了,呆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娘家哪有个叫徐焕的,忙打发洪嬷嬷出去看看,片刻,徐嬷嬷连走带跑,带着二十岁出头,眉目清秀的男子进来。

“太太,是焕哥儿!是咱们二房的焕哥儿!太太的弟弟!进京赶考,路过高邮县,过来看看太太,是焕哥儿……”洪嬷嬷激动的语无伦次,徐太太听的一脸茫然。

离开京城后,她和娘家就断了来往,这位焕哥儿,她完全不知道是什么人,至少在她出嫁时,家里没有这位什么焕哥儿。

李夏正在后园看书,得了小丫头青果的禀报,飞奔过来,刚刚好赶上洪嬷嬷正介绍的激动,徐太太正茫然的厉害。

李夏站在徐焕面前,仰头看着他,徐焕也看向她,笑容灿烂,冲她眨了眨眼。

这是她头一回看到这位舅舅。

这位舅舅今年春闱高中,因为和李家的这份姻亲,可却是个毫无根基无人理会的,被牵进明振邦春闱舞弊案,革了功名,永不许再考,好象三十来岁就困顿而死,一直到死,都没成家。

在她们一家家破人亡的那些年,徐家自始致终全无声息,她得势之后,对徐家不闻不问,他们既然全无声息,那就全无声息吧。

唉,当年舞弊案爆发时,她以为永宁伯李家是雪上加霜,现在再看,李家那时是死里逃生才对,那一年,李文杉也中了二甲,却只是革了当年的功名。

徐太太茫然归茫然,既然洪嬷嬷这么激动,这肯定就是她娘家亲人来了,让着徐焕进了正厅,赶紧打发人去请老爷回来。

李夏偎倚在阿娘身边,扑闪着眼睛打量着并不怎么拘谨的徐焕,听徐太太、洪嬷嬷和徐焕一递一句的说话。

“你也知道,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太原府,山高路远……”徐太太尴尬含糊无比的说着话,她总得问清楚这位徐焕,到底是什么人,怎么个来历,可这话,不好问啊。

“这是太婆的亲笔书信。”徐焕欠身,从怀里摸出封信,双手捧上去。

洪嬷嬷急忙接过,看了眼信封上那一行字,眼泪就下来了,“太太,是老太太亲笔,这字……是老太太亲笔。”

徐太太忙接过信拆开,徐焕看她一目十行看完了信,微微欠了欠身,笑道:“我一岁半那年,父母都走了。腊月里,太婆回乡祭祀,见我在祠堂里无人照顾,十分可怜,就把我抱了回去。

后来,太婆说我脾气性格儿,特别是念书上头,极肖父亲,就和族里商议后,把我过继到父亲这一房,太婆给姐姐写了信,我也写了两封信,一份投到京城永宁伯府,一份寄到太原府,姐姐大约没收到,明州离太原府实在太远了。”

闲听落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