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华(741)

天青到了徐家,吃了大半个月的白米饭,还是觉得吃白米饭怎么还用得着下饭菜?”

新安说的很慢,竹玉眉梢没能落下来,反倒又往上挑了挑,她虽说父母都是奴儿,却十分富庶,小时候也是奶娘丫头侍候大的,新安说的这些,她听起来太稀奇了。

“说起来,我跟在王妃身边,也侍候了六七年了,什么都吃过,什么都见过了,可到现在,我有时候还是梦到饿肚子,梦到饿死的人,端砚姐姐说她也是,天青也是。

我们从前在伯府的时候,大夫人治家严得很,从来不许抛撒吃食,吃是尽着吃,就是不许抛洒。嬷嬷们都说,”顿了顿,新安解释了句,“嬷嬷们说是大夫人说的,说是人的福份寿数,都在一口吃食上,人一辈子吃多少饭菜,是有定数的,不管是吃还是抛撒,这定数里头的吃食没有了,人就活到头了,所以爱惜吃食,就是惜福惜寿。”

“这样的话,我太婆活着的时候也说过。”竹玉完全心平气和了,“我那天是脾气急了,我这个人急脾气,唉,以后得压一压性子。”

“天青也是急脾气,我和湖颖脾气都好,澄心脾气有点儿急,可比天青却好多了。

天青她们这几个人里,要论利落能干,是天青最利落,可论脾气,也是天青脾气最急。”新安笑着介绍。

“脾气急的人性子都直,最没心眼。”竹玉笑了句,声音微微压低,看着新安打听道:“我虽说在王妃身边侍候了不知道多少回茶水,可王妃的脾气,真是一点儿也没能看出来,你教教我,王妃脾气性子怎么样?省得我以后做错了事。”

“你只要别错了规矩,王妃就没脾气。王妃特别大方,特别大度,总之,特别好。”新安有点儿不知道怎么形容。

“那王妃的规矩,除了明规矩,还有哪些暗规矩没有?”竹玉接着问道。

“王妃的规矩都明的,暗规矩……”新安沉吟了片刻,带着几分玩笑道:“端砚姐姐说过一句,说王妃最看心地,这算不算暗规矩?”

“算!”竹玉笑起来。

王府里人多事少,竹玉的大哥,王府采买陈安一个月里头,忙的时候不过三五天,不过他闲着也不在家里,这天又是一夜没回,直到午初前后,才脚步略有些急匆的回到家里,一进屋,迎着大着肚子的媳妇吴氏劈头问道:“竹玉呢?起了没有?”

“昨天下午府里来人,说今天一早王爷和王妃要到婆台寺做法事,让她跟过去侍候茶水,她昨天就回府里当差了,这会儿早该走了。”吴氏有点儿艰难的站起来,从小丫头手里接过茶,递给陈安。

陈安没接茶,紧拧着眉头,一脸烦恼,“没事的时候她成天闲着,这有事儿了,她偏偏当差去了,真是。我有点事儿,晚上不回来吃饭。”

陈安说完,掉头就走。

“哎!”吴氏追了一步,“大妹妹做了身薄夹袄,说让你得空走一趟皇陵,给阿娘……”吴氏话没说完,陈安已经开院门走了。

……………………

南城,那间石榴树伸出院门的小院外,杨婆子托着包熟羊肉,在院门外扬声叫了句,推门进了院子。

“杨婶子来了,饭吃了没有?”杨大娘子从厨房伸出头,笑问道:“我正和面,您要是没吃,我再加一瓢面。”

“还没吃呢。”杨婆子说着,托着羊肉进了厨房,伸头往和面盆里看了眼,“就这一点面?没面了?”

“多着呢。”杨大娘子一边又添了大半瓢面,一边笑着示意杨婆子看面缸里的面。“先生不是替阿兴寻了份在衙门里整帐的活么,说是衙门里管饭,上半天上了课,直接去衙门了,称吃饭再干活,阿兴说,顿顿有肉。”

杨大娘子话里透着喜气。先生还说了,在衙门里做的好了,等年底吏考的时候,只要考的不算太差,就能进衙门做个小吏。

“那敢情好。”杨婆子一边说着话,一边舀水洗了手,将荷叶包打开,将那块熟羊肉切成薄片,先放进锅里。

杨大娘子和面擀面极其利落,很快下了两碗羊肉面出来,端到正屋,杨大娘子又夹了一碟子腌白菜丝,滴了几滴香油,两人对坐,舒舒服服吃了面。

杨大娘子收拾好碗筷,杨婆子沏了茶抿着,看着擦干手就拿起针线,给杨兴纳一双厚厚的鞋底的杨大娘子,片刻,长叹了口气。

“婶子叹什么气?又有什么烦心事了?又有缠手的亲事了?”杨大娘子抬头看了眼杨婆子笑道。

杨婆子是南城小有名气的媒婆,这说亲可是个麻烦事儿。

“是有件事儿,昨天晚上听说的,我这一夜都没睡着,犹豫到现在,也不知道该不该跟你说。”杨婆子声音沉郁。

闲听落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