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华(75)

李县令看的有几分犯疑,“什么事?你是谁?”

“没什么……小的……小的是大德粮行的管事,也没什么大事,卜师爷叫小的来说一说陈粮的事,都是小事,小的回头再来寻卜师爷。”中年人神情更加仓皇了,转身要走。

“你等等!”这人仓皇成这样,李县令再怎么不精明,也看出不对了,“哪儿来的陈粮?这不是小事,我姓李,横山县令,有什么事,你跟我说!”

“没没没……”中年人吓的眼睛都直了,“小人昏了头!没有陈粮!小人也不是大德粮行的管事,小人不是来找卜……小人……”中年人话没说完,转身就逃。

“你站住!”李县令紧追几步,可他哪儿追得上跑的比兔子还快的中年人。

李县令在衙门外呆站了片刻,转身进来,背着手,一边往后宅走,一边想着那中年人的话,大德粮行,陈粮……只能出自常平仓,可常平仓今年只核查,没说要出陈粮入新粮……就算出陈粮,两浙路的陈粮,上头有规矩,全部由茂昌行收运……

卜师爷……定平府那事……五哥儿跟他说过好几回,这两个师爷不是好人……

李县令呆站住,片刻,只觉得腿软心慌,急忙伸手扶住旁边的假山石,他这双眼睛……他是个瞎子!

………………

李文山是被秦先生叫回横山县的。李县令病倒了。

李文山一路快马急鞭,急急忙忙冲进李县令那间书房时,秦先生正和李县令说着话。

“阿爹没事,又误了你的功课……”见儿子冲进来,半躺半坐在床上李县令直起上身,愧疚不已。

“五郎是个孝子,你病着,他哪有心思读书。”秦先生不动声色的点了句,对这位李县令,凡事都得多说一句,这个孝字,可比五郎的功课要紧多了。

“那两个师爷?”李文山见他爹还好,松了口气问道。

“唉!”李县令一声长叹,抬手捂住了脸。

“幸好你阿爹觉察得早。横山县常平仓存粮比帐上多了四成,都是开春后户部调进来的当年新粮,卜怀义和陆有德既贪又蠢,不明就里,就以为是一注大财,找了大德粮行,准备将库里的存粮卖掉六成,大德粮行的管事来寻卜怀义,正巧被你阿爹撞上,真是时也运也,老天保佑。”

第60章 两座城里的关切

秦先生声气平和的和李文山解释了发生的事,顿了顿,又补了一句,“那大德粮行,是吴县尉母族张家和另外两家粮商合开的。真是幸运得很。”

“卜怀义和陆有德在定平府就……”李文山一句话没说完,秦先生就冲他摆手,“你阿爹说你跟他说过好几回,好在你阿爹觉察的早,卜怀义和陆有德,各打了五十板子,已经发落了。眼下最要紧的,是得赶紧找到合适的人,常平仓还没核查好,这才是大事。”

“先生上次说的那位郭先生,还在杭城吗?能不能请他帮一帮?”李文山立刻接话道。

秦先生笑起来,“在,倒是个极合适的人。”秦先生转头看向李县令,“罗帅司身边的朱参议,县尊可见过?”

李县令点头,秦先生接着道:“朱参议有个外甥,姓郭名胜,秀才出身,跟在朱参议身边学了十来年,如今在杭州城住着,前儿朱参议四下托人,想给他这个外甥寻一个吃饭的地方,郭胜人品极好,又能干,倒十分合适。”

李县令看向儿子,见儿子冲他点头,也点头道:“你眼光比我好。你觉得好,那必定不错。”

秦先生有几分无语的看着李县令,再怎么,五郎也才十五六岁,他这个当爹的……也难怪钟氏那么个无知婆子,能钳制他这几十年。

李文山经过钟婆子和两位师爷这两件大事,他爹这形象,在他心里,从原来的高高在上,一头跌到他得低头看,听他爹这么说,看向秦先生道:“阿爹病着,就烦劳先生了,得赶紧把郭先生请过来,常平仓的事,不能耽误。”

“县尊放心,五爷放心。”秦先生欠身应了。辞了两人,出门去寻郭胜。

李文山坐在李县令床前,刚说了几句话,梧桐一溜烟跑进来通传:“五爷!陆将军打发承影来了,说找你有事。”

“你快去!”李县令急忙往外推儿子。

李文山站起来,出到县衙角门,承影上前见了礼,扫了眼袖着手站在旁边,伸长脖子等着听话的梧桐。

李文山顺着目光看向梧桐,吩咐道:“阿爹跟前没人侍候,你过去看着。”

梧桐不情不愿的蹭走了,承影看着他走远了,才欠身笑道:“我们爷打发小的过来问五爷,出了什么事了?五爷走那样急,我们爷十分担心。”

闲听落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