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华(839)

“那边景色最好,到那里歇一歇,喝点茶,吃点东西再看吧。”金拙言指着面对皇陵,最大的那间亭子。

秦王看向李夏,李夏点头,“好。”

护卫小厮,和跟来的婆子丫头们忙打扫布置了亭子,找了下风口吹旺炉子,烧水沏茶准备吃食。

李夏拉着秦王,站到空地中间,慢慢转着圈看了一遍,长长叹了口气,这儿和从前一模一样,连那棵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银桂,都一模一样。

“这里,我也是头一次来。”秦王示意大步查看各处的金拙言,“先李太后葬在这里,知道的人不多,这一带,这座小山,不归在皇陵,日常照料这里的,是先李太后当初嫁进程家时的两户陪房,立了誓,世世代代为先李太后守墓。这两户陪房各有产业,不过,要是有大笔支出,就由金家供奉。”

李夏随着秦王的目光看着金拙言,嗯了一声,这事,是她做了太后之后,有一年查看皇陵的支出,才发现的,她问过金拙言,金拙言简单之极的只答了她一句:这是祖宗遗命。

倒是古六,跟她说了些前尘往事。

金家供奉这里的产业,是放在祀田里的,金家的祀田,也是先李太后的祀田,这一件,古六一说起来,就羡慕的无法掩饰。

“先李太后晚年一直在长沙王府和先古太夫人为伴,这里,是高祖大行后,先李太后亲自看着修建的,用的是先李太后的私产。皇陵里的高祖陵,阿娘说是衣冠冢,高祖和先李太后合葬在这里。”

秦王和李夏并肩进了亭子。

“尝尝这茶,在这里喝这明前,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两人一进亭子,古六就带着几分兴奋道。

“你带来的茶?”李夏从端砚手里接过茶,闻了闻笑道。

“王妃是真正的雅人!”古六先竖指称赞了一句,“从小就是。我家茶山上出的,今年春天一场倒春寒,明前出的极少,不过品质极好,是吧?”

看李夏和秦王抿了茶,古六一脸期待的问道。

“太淡。”郭胜先接上了话,“这明前就这点儿不好,茶叶少了淡,茶叶多了苦。”

“你喝柳芽儿都不觉得苦,喝这个倒苦上了?”古六被郭胜横插了这一句,没好气道。

“那不一样,柳芽儿不花钱,你这个一两明前十两银是吧?”郭胜嫌弃归嫌弃,一杯接一杯喝的却很快。

“老郭别跟小古打嘴仗了,过来烤肉,若论烤肉,你的手艺无人能及。”陆仪笑着招呼郭胜。

郭胜立刻放下杯子,“别动别动,我来!血放干净没有?”

“在这儿烤肉?”李夏惊讶道。

“嗯。”靠着根柱子坐在竹椅上的金拙言看着看向他的李夏和秦王,“这儿的规矩和皇陵的不大一样,听翁翁说,先李太后还健在的时候,和太夫人到这里来,回回都带着厨子,有肉有酒。

翁翁说,先李太后说过,祭祀是让已逝的人看看他的后代至亲,生活的都很好,当然要吃好喝好玩好。”

李夏眉毛挑的老高,片刻,拍手笑道:“这话说的太好了,我以后也要这样,我们!”李夏仰头看着秦王。

秦王失笑出声,“好,以后立下规矩,但凡你我的子孙,来祭祀都要吃好喝好,歌舞升平,谁哭谁就是不孝。”

“这里没有享堂吗?”李夏笑了一阵子,看着金拙言问道。

这是困扰了她十来年的一件事,她来过十几趟,每次都是象现在这样,在这里,这些亭子里停留,这四周都是山林树木,从这里到山顶,再往四周,她都让人探查过,除了山林树木,还是山林树木,先李太后真的葬在这里吗?还是这整座山,就只是座享堂?

“这里就是。”金拙言看了圈四周,“我也不知道陵墓在哪里,甚至在不在这里。翁翁说,当初,高祖是先李太后安葬的,先李太后走后,是太祖和太夫人一起安葬的。

高祖和先李太后之前,程家人都要归葬南边,阮家就是程氏在南边的守墓人。”

“拙言过来帮个忙。”金拙言话音刚落,古六招着手扬声叫他,“快点快点。”

金拙言有几分不情愿,不过还是站起来,过去帮忙烤肉。

“说说先李太后。”李夏拉着秦王坐下,递了杯茶给他。

“先李太后,”秦王顿了顿,好象在想怎么说才合适,“很神奇,太祖有本笔记,晚年的时候,常常提到先李太后,不过说的话让人不解,很象胡言乱语。比如,太祖说,不知道要历经几世,人才能过上神仙的日子,一日万里。”

李夏凝神听着,皱起了眉头,“这本笔记,我怎么没看到过?”

她有一本太祖的笔记,可哪有这样的话?这是哪一本?

闲听落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