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恋人(72)

作者:酒澈 阅读记录

“你们来迪拜旅游的?”爱德华问。

“不,来留学的。”连翩答。

“怎么想着留学到这儿来了?来我们美国啊。”

连翩笑开了颜,“因为我喜欢迪拜这个城市。”

“那你呢?”爱德华把问语转向了我。

“我?”我回忆起当时自己的境况。我向来成绩优异,大三结束时,我可以选择保送此研究方向国内极好的导师,可又想要去美国或者加拿大出国留学,使得自己在保研和出国之间纠结不已,以至于耽误了申请时间。结果保研后,学校又出了这么一个保研生的交流项目,本着“出国保研”两全其美的法则,我就直接到了迪拜读硕士。

由此可见,来到迪拜留学这件事,就是我骄傲而纠结的个性酿成的结果,本是想着“两全其美”,可事实上,我选择了保研,最后却阴差阳错地出国留学,而且是留学于“退而求其次”的迪拜。

而遇见穆萨以后,我继续将这种骄傲而纠结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既舍不得感情,又放不下理智。到如今,我选择了清醒地放手,却又在心底念念不忘。我隐隐有些担心,会不会像我来到迪拜的经历一样,纠结纠结着,答案突然就从“理智”阴差阳错地滑到了“感情”,而且是“退而求其次”的一种感情。

这种选择已有前车之鉴,我不得不加倍提防着自己。而事实上,在一个星期后,当我再想起此时的思虑,不禁深深地感慨道自己的本性难移。

当然,这一长串的话语,我是不准备告诉爱德华的。想了想,便胡乱同他塞了一个留学理由:“因为,迪拜富得流油。”

爱德华一下子就笑了:“迪拜才不富呢,阿布扎比才是真正低调的奢华。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就是迪拜修到一半没钱了,找大哥阿布扎比支援建成的,也是因为这个,才将原本的‘迪拜塔’更改为阿布扎比酋长的名字‘哈利法’。”

原来还有这种内幕,连翩来了兴致,“阿布扎比和迪拜有什么不同的?说说看。”

爱德华想了一会儿:“比迪拜更富裕,也更保守。”

我瞟了他一眼:“你对阿联酋似乎很了解。”

爱德华点点头,也不谦虚:“我认真研究过这里的文化,尤其是伊斯兰教的婚恋观。”

婚恋观?我心头一怔,其实这是我一直想要了解的。我不懂穆萨,不懂为什么他会娶一个毫无感情基础的女子,不懂他们“先结婚后恋爱”的意义何在?我认为这是一种人性的逼迫,但穆萨却并不这样认为。

我把这个问题向爱德华提出,期待他能告诉我答案。

爱德华说:“就我观察,穆斯林的爱情以信仰为基础,以婚姻为目的。他们认为,信仰之上的爱情,更牢固,更纯熟,更具有责任。可我觉得,没有爱,拿来的责任呢?”

他在阐述最后加上了自己的评语,正是说中了我的心坎。

我又问他:“那你说说看,为什么这里男女授受不亲的要求如此严苛?”

“听有穆斯林叨念过一句话‘男女独处时,恶魔便是他们的第三者’。为了不考验信徒们的忍耐力,就只好保持距离了。因为孤男寡女、*,在恶魔的教唆下容易出问题。”爱德华说完,又加上一句自己的评注,“其实,这样反倒更加压抑,容易犯错。”

如此说来,我和穆萨多次独处,恶魔已经不知道出现多少次了。而爱德华的评语再次击中我的心,好像真切感到了穆萨的压抑与苦楚。

我咬咬唇,有些同情穆萨的未来生活:“那……不谈恋爱就结婚,真的能过得好吗?”

这次爱德华干脆不解释了,咂咂嘴说:“所以阿联酋的离婚率很高嘛!我觉得这就是婚前了解不足的原因。”说完,他扬起笑脸,看看我,又看看连翩,“所以……我觉得婚前深入了解,还是很重要的。”

他最后一句话我没太听清楚,倒是连翩挽着我的手颤了一下。我还回想着爱德华刚才说的话,他显然是在用美国人的思维阐释穆斯林的婚恋观,可我多多少少有些震动,心疼起穆萨,突然间涌起一股想要拯救他的冲动。

试想,若是让我同一个未曾相识或寥寥几面的男人结婚,那感觉实在令人悲痛。穆萨在这样的氛围和教导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原本已经习惯了,可我的出现令他觉出了裂痕。我是那个肇事者,不该令他如此悲伤,而是应该予以女性的关怀,至少让他在结婚之前体验到炽烈爱情的美好。我心里有些后悔,或许因为我刺猬般的抗拒,让他错失这辈子追寻自由爱情的体验……

这想法或许是自作多情,或许是我给自己找的借口,但它真真存在于我此刻的心底。可是我现在又能怎么办呢?已经做出了告别,不正是因为这是最理智最正确的做法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