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狼当道(136)

作者:胡马川穹 阅读记录

孙大夫在同茂堂坐诊多年,为人和善医术也是相当了得,尤其擅长内科。对于东家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儿大致也了解一些,停留吩咐后也不推辞, 就笑嘻嘻地背了诊箱进了顾家的后院。

细细诊治半天后,孙大夫说汪太太苔薄白腻脉浮或滑,脾失健运湿聚成痰, 火热内郁肺燥阴虚,痰浊上泛于头……

简而言之就是犯了常说的痰饮证,所以导致时时头晕目眩腰膝冷痛。开方子时以健脾去湿为主, 且不宜思虑劳倦。更加不宜动气生怒, 不然与寿数有妨碍。

于嬷嬷千恩万谢地把孙大夫送出门, 趁无人时悄悄将一锭银子袖了过去, 低声笑道:“多谢您走这一遭,实在不是我家太太性子矫情,而是她心里有苦说不出,就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敲打一下底下的孩子们。”

孙大夫老于世故, 推辞几遍后把银子笑纳了。

临了时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 回头好意告诫道:“我虽然有意把病情夸大了几分, 但汪太太的症候还是不能大意。这个痰饮证可轻可重, 若是一直心火郁结不懂疏解,与身体只怕真的是毫无裨益。”

于嬷嬷丝毫没有在意,心想就自家太太那个身子骨,看着瘦弱其实精气神十足。骂底下的那些犯错的小丫头时,口沫横飞连气儿都不带多喘的,只怕活到七老八十都有富余。

顾循和顾徔各自带着媳妇儿鞍前马后服侍了半天,却不料怎么都不合汪太太的心意。最后还是汪太太身边侍侯多年的于嬷嬷一言点醒众人,悄悄说三少爷回来这么久了,也不知什么缘故都没到屋子里陪着太太好生说回话。

府里这段时间的传言大家都影影绰绰的听说过,虽然说得言辞凿凿,却谁都不知道是真是假。

这些流言最后很快就被当主子的扑灭了,还撵走了两个多嘴多舌的婆子,但多多少少在大家心底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如今汪太太既然主动站出来打破这个僵局,就说明这段流言……多半只是流言。

顾循作为家中长子就自告奋勇地乐呵道:“我这就去竹园把老三提溜过来,他要是敢说个不字,我就让他领教一下我这个长兄的大巴掌。一天到晚只会关在屋子里读死书,连我只是在接风宴上看过他一回,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众人都哈哈笑起来,只有顾徔和站在后头的小汪氏这对夫妻心照不宣地对视了一眼。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骨子里一向孤高自傲的顾衡很快就过来了。

穿了一身竹青色的素面布衫,脸上没有半分桀骜,依稀还是旧日那个说话害羞行事腼腆的邻家少年郎。将将长成的青年站在门槛边,隔着万字不回头的锦帘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脸上平平稳稳的,也看不出一丝不情不愿。

顾徔心里忽然不安地跳动了下,也不知这种不安从何处而来,还没有想明白时就见汪太太从鼻子里重重地哼了一声。

他心念微转,赶紧上前亲热地扯着顾衡的胳膊,大声笑道:“知道你读书紧,可咱娘就是想找你说会儿话。她嘴里不好说又拉不下面子,正找由子发作我们呢!俗话说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这也是没法子的事。”

顿了顿,压低声音道:“其实也耽误不了你什么工夫,陪在一边看着她把药老实喝下就算齐活儿!”

这顿稀泥和得极好,屋子里僵冷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端茶的端茶,送水的送水,连仆妇们的走动都开始变得欢快起来。

顾衡似乎有些晕头晕脑地含糊应了一句,就被隐含笑意的兄嫂推推搡搡地踉跄几步,终究签着身子在汪太太的床榻前坐下。

他抬起眼想说些什么又有些不敢,想走好像又有些舍不得。悄悄觑了一眼汪太太的神情,嘴巴翕张了几下,也听不清在说什么。过了小半会儿,最后只别别扭扭地把榻几上的药碗平推了半个手掌远。

众人见他呆怔了半晌,嘴却如同茅坑里的硬石,始终吐不出一句暖心窝子的话。又好气又有些不屑,心想这人多半是读书读迂了,梯子都搭好一半也不知顺道往下走。

顾徔以己度人,心想这个小兄弟多半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触,心头越是想亲近面上越是疏离。就故意一边招呼着余人出了屋子,一边低头小声劝解。

“……至亲骨肉间有什么隔夜仇,你是晚辈,姿态放低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咱娘就是嘴巴硬,其实她在街上看见要饭的都忍不住跟着掉几滴泪珠子。你终究是她的亲生骨肉,该怎么做心中要有数!”

屋子里的人很快就走光了,汪太太嘴角往下扯,闭着眼睛就是不愿意看顾衡。往日还没有觉察,这会儿越发觉得这个小畜生眉眼当中有一种难以名状的陌生感。

上一篇:别枝 下一篇:从遇见你的这刻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