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江山离人歌(56)

作者:南风音 阅读记录

第34章 最是薄情帝王家(二)

慕谦十分清楚楚天尧担忧的是什么,也深知他此举的用意,更明白楚天尧虽忌惮他,但却又不得不倚重他的心境,所以才会在近几年有接二连三的大动作。

首先,是在四年前命他掌枢密府,握天下兵马,不再让他在外领兵。

其次,是立皇四子楚隐为太子。

楚天尧的嫡长子楚斌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了,但五年前他却突然暴病而亡。紧接着,在楚隐之上的两位皇子也相继故去,在楚隐之下的几位皇子又都年纪尚幼,自然只有楚隐可立东宫。

虽说楚隐最为年长,可到今年也只有十六岁,楚天尧在这档口连翻提拔慕谦,又何尝不是在为楚隐的将来铺路。

再次,是借南巡之机制造与朝廷的死对头司过盟之主面谈之机,重提十八年前旧事,将最头疼的敌人转为盟友,加入到共同对外的阵营中。

当然,楚天尧的这一步棋,朝中基本无人知晓,但却十分重要。

最后,便是在此次南巡时钦定宰辅团共同辅佐太子理政,朝野上下谁看不出来,这些人分明就是日后的顾命大臣。而今夜这用意深远的召见,明日也自会传出皇宫,更是明确了裴清与慕谦的文武首辅地位。

在这个兵荒马乱、朝代频繁更迭的年代,只有掌握了兵权才能拥有话语权,而慕谦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军中,威望都极高,旧部遍布天下,许多边军卫军将领甚至地方军府将帅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因此,有慕谦做后盾,那些蠢蠢欲动的诸侯们才不敢轻举妄动,放眼如今大魏满朝的武将,恐怕也唯有他才有这般的震慑力。

而楚天尧对慕谦的信任与倚重,满朝文武乃至皇家贵胄都看在眼里。他如此厚待慕谦,若慕谦在楚天尧百年之后存有异心,只怕所有人都会在背后戳着他的脊梁骨议论。

慕谦自己也十分清楚,楚天尧将他架到一个百官难以企及的人臣高度,不过就是怕他在他驾崩后篡位夺权,毕竟这两百多年来,武将废帝自立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大魏的天下不就是这么来的嘛。

在看人这方面,楚天尧还是有相当自信的,这大魏上下大概也没几个能胜过他,这也是他能将那么多能人干将收为己用的关键。

所以,若要问这天底下最了解慕谦的人是谁,只怕唯有曾与他共同成长于军营、联手为昌盛帝打天下、无数次出生入死的自己,就连他的养母韩氏都要靠边站。

所以,慕谦是个多么重情义的人,楚天尧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慕谦在很小的时候就因战乱痛失双亲,幸得姨母家收养才得以活下来。只是,姨母家家境贫寒,条件十分艰苦,所以慕谦从小就过得很苦。

十四岁那年,他远离家乡孤身从戎,只可惜在军中摸爬滚打数年一直没有大展拳脚的机会,直到遇见当时还是前朝武将的昌盛帝,不仅蒙其战场相救活命,还得其重用提携,这才有了他之后的平步青云。

若非昌盛帝出手相救,他或许早已命丧战乱之中,如今这世上便不会有慕谦的存在;若无昌盛帝的重用提携,就更不会有如今功成名就的护国柱石。

所以,这么多年来,慕谦一直在报恩,报昌盛帝的救命与知遇之恩!

所以,这么多年来,即便他对他诸多猜忌试探甚至故意刁难,同时明里又高位重权厚禄地恩宠,以服臣心军心,他始终都不为所动,别说是任何僭越谋反的迹象了,就连一丝的埋怨跟不满都不曾表露过,一心一意打算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大魏这万里江山。

他甚至敢打包票,除非将来全天下的人都逼他,否则他这辈子都绝不可能会反。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全天下的人都逼他,只怕他也会选择以自裁的方式保全天下苍生,贯彻他的忠义,他的人生信条。

就是因为他将慕谦看得这样透彻,所以他才放心将楚隐和大魏托付给他。

不过,楚天尧虽看透了慕谦,也放心将太子和江山托付给他,却并不代表他能改掉自己多疑猜忌的毛病。四年前,在将慕谦调回京城时,他就将慕谦的一众旧部四散到各地任职,以此分解削弱他的势力。

就现实而言,慕谦虽权倾朝野,但他在京城却没有任何兵权,他的兵权主要是在京外,各地军府和边军,数量和战斗力是占绝对优势,但都远离京城,就连他的长子慕荣也不在京城,真到要命的时候,其实他手里的兵权恐怕什么也做不了。

也正是基于这一层又一层的人心算计,慕谦才会当着楚天尧的面发下那样的毒誓,以打消楚天尧的疑心。

上一篇:良宵难得 下一篇:往事烟雨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