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低嫁的我成了王妃(重生)(190)

作者:长缨止戈 阅读记录

钟闻月时常看着他跟两个孩子疯玩,惹得孩子“咯咯”地笑个不停,也只觉得人生满足了。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着,顾卿流偷闲了几个月,终于还是被皇帝陛下忍无可忍地给抓回了朝堂上,封了个官,每日不忙,但也不可能再由着他缩在王府里不出来了。

让顾卿流说,皇兄这摆明就是嫉妒他,嫉妒他每日能陪着妻子儿女而他不能,所以才阴险的给他安排了这个官职,好让他也变成跟他一样的工作狂。

钟闻月对他这话自然是置之一笑。

要说皇帝陛下这样安排的确是有一方面这样的原因,但另一方面却是离钟闻月所说的那场大旱,不远了。

皇帝陛下对自己的亲弟弟自然是信任有加,得知他说的话不是在开玩笑就已经在着手准备了。兴修南北之间的航道、修建水渠、改良灌溉手段、加强户籍管理以便事发之后移民就食等等一系列措施。

——退一步说,哪怕未来没有旱灾出现,他们这些准备也不会白费,水利工程毕竟是利国利民的,修了也不会浪费,朝中大臣也正是这样的想法,都没怎么反对,政令就下达了下去。

近些年国库逐渐丰盈,皇帝陛下又劝导了户部尚书一番,也不知使了什么方法,还真让那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乖乖拿出钱财来。

如今已经是天元五年,离旱灾也不远了,北方地区的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哪怕那场旱灾真的如约而至,朝廷,也有信心打赢这场战争。

入了秋之后天气渐渐转凉,钟闻月也不敢抱着孩子在外头长时间玩耍,太阳稍稍冷一点,就让乳母抱着他们进了屋。

晚上的时候顾卿流从宫中回来,钟闻月就看见他脸色难看,她心里咯噔一声,一问之下,顾卿流才轻叹道:“皇兄得信,说是北方已经接连一个多月没有降下雨滴了,照这样下去,怕是真的要大旱。”

虽说事先做好了心理准备,也做好了准备措施,可真当事情发生了,还是会觉得心痛。

一场大旱说着简单,可他背后隐藏着的可能是农户们一年的辛苦都化作泡影,意味着可能有无数的百姓会饿肚子,无数的家庭妻离子散。

孩子已经睡下了,钟闻月走到他身后,轻轻为他揉着肩膀,柔声安慰道:“不管怎么样,我们已经做了万全准备,结局就算再不好,也不会比前世更糟了。”

前世北方大旱的时候景王趁机造反,朝廷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景王的身上,就算有心想要治理那边的旱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景王已经被囚禁在王府,北方那边也做好了应对旱灾的准备,接下来,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顾卿流一下子把钟闻月拉到怀里,鼻尖蹭了蹭钟闻月的额头,喃喃道:“阿满,你真好……”

若不是她,顾卿流真的难以想象还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有多少百姓会痛失爱人,皇兄好不容易才治理好的大齐怕是又会陷入一场混乱之中。

钟闻月闻言一笑,道:“这算什么。”

她是大齐的子民,又是万民敬仰的淮南王的王妃,旁的做不了,这些力所能及的,当然还是希望能尽一份力的。

又过了一个月,北方地区果然是滴雨未落,再迟钝的人也都意识到了今年怕是大旱,好在朝廷事先修建的水利工程起了作用,一些缺水不是那么严重的地区是能保多少庄稼保多少庄稼,一些实在是严重的地区则选择移民就食,或是从江南那边运些粮食过来,虽说百姓们人心惶惶,但官府处理的大都还书井井有条,没闹出什么大的问题来。

在这过程中,一些商贾富户真心也好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也罢,纷纷慷慨解囊,一个商户的力量或许不大,但大齐千千万万的商户加起来就足以汇聚成一片汪洋大海,及时缓解了灾户衣物、食品、药材等短缺,给朝廷的救灾减轻了不少压力。

待北方地区相对稳定之后,燕京的朝臣们才想到皇帝修建水利工程的先见之明,纷纷称颂皇帝是真龙天子,倒是误打误撞又为皇帝赢得了一波民心。

时间缓慢地过去,北方地区的人虽说生活的艰难但好歹还算是有吃有穿,比之前世已经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就这么熬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季,进入了温暖和煦的春天。

当第一滴春雨从天上降下,落在那干涸的田地上时,百姓们纷纷从室内跑了出来,迎接着那难得的甘霖,瞬间泪如雨下。

灾难是无情的,可战胜灾难后的人却又显得格外伟大。

北方地区的旱灾慢慢缓解下来,一直被皇帝压迫得忙得不行的顾卿流也撂挑子不干了,任皇帝再怎么说,就是不干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