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宦掌心娇(32)

作者:瑚图 阅读记录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可能会有朋友限免那边推过来的小天使,所以这章的评论有可能会掉落红包~~

第14章 故人

凌晏走后,瑶姜觉得空落落的。

自打成愍皇后去世,她身边便只有青珣一个亲近之人,可青珣年幼,许多事他不懂,全赖瑶姜照顾。后来认识了凌晏,再到嫁给他,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瑶姜却觉得两人仿若相识多年。

也许是孤独太久了。

瑶姜这样安慰自己,可她从前分明自认是个不喜热闹,反而爱静的人。

至于凌晏说过的三个人,瑶姜也有仔细了解过,左丞相曹平恩自打他祖父时就在朝中为官,为人可靠。兵书尚书郑椽为人随和,却刚正不阿,做官多年依旧清廉。左都御史林正印才刚过而立之年,十六岁便中了举人,受父祖庇荫,官职升得很快,但也绝非德不配位。

最重要的是这三人都与韩天启、杨有道等人没有深交,也未参与朝中任何派系,确是可托重任之人。

恢复三公制度宜早不宜迟,待确定后,瑶姜立刻唤来司礼监拟旨。

仪顺元年五月,大齐恢复三公职位,以左丞相曹平恩兼太师,兵部尚书郑椽兼太傅、左都御史林正印兼太保一职,官居一品。三公掌替皇帝处理重要国事之权,职位至重。

颁下圣旨后,仪顺帝与拂熙长公主特意在乾清宫设宴,宴请三公。

按理,宴请大臣都当是在中和殿,但瑶姜以为如此太过于强调君臣身份,设在乾清宫,更能拉近君臣关系。

一番客套过后,瑶姜摒退宫人,殿里只余下她、皇上和三位大人。

瑶姜顾不得身份尊卑,起身后直直跪了下去。

“长公主,这使不得,使不得呀。”三位大人惶恐,岂有主子跪臣子的道理,只得也陪着跪下。

“几位大人都是大齐的肱股之臣,拂熙此番自然使得。”瑶姜并未起身,恭敬道,“拂熙与皇上在朝中并无倚仗,皇上年幼,拂熙也不懂政事,往后皇上与大齐,还要多拜托大人。”

“长公主言重了,臣等为大齐为皇上效力尽忠本是职责所在,皇上年纪尚小,多辅佐也是应当,长公主大可不必如此啊,这是折煞臣等了。”

“并非如此,朝中如今混乱,多有拉帮结派之事,能有大人这样的忠君之臣,是大齐之幸。”

“长公主自可放心,臣等必定尽心尽力,辅佐皇上。”

为人臣最怕的大概就是一片忠心却不被皇上认可,能得长公主赏识至此,三人亦觉荣幸,郑重其事地叩了头。

几人重新落座后,瑶姜偏过头,语气放得温柔,对青珣道:“皇上,如今你已是一国之君,一言一行都要慎重,往后有三位大人辅佐,一定要向大人多学、多问。”

其实今日宴请,除了庆祝之意外,瑶姜还有事要同三位大人商量。

乌孙蠢蠢欲动,她不得不防。

瑶姜将那日东厂寻回的箭镞放于桌上,将遇刺之事的详细情况都说与三位大人。当日事发后,为防造成恐慌,瑶姜曾命人封锁消息。

“直隶总督李牧已经被罢官,其子勾结乌孙细作,罪不可恕,但皇上初初登基,又念及其子并不知细作身份,便饶他一命,但乌孙贼心不死,我大齐西北边关恐不安宁,今日便想同三位大人商量,可有什么对策。”

乌孙只是在大齐西部部的一个小国,但乌孙人擅骑射,战斗力不容小觑,若同大齐开战,同样兵力下,大齐怕未必能讨得到好。

瑶姜是不主战的,无论大齐是赢是败,必定会有百姓受苦,到时西北民不聊生,便又是一桩难处理之事。

林正印思忱片刻,回禀道:“长公主,或许大齐可以考虑与乌孙联姻。”

联姻倒不失为是个好办法,两国若结了秦晋之好,许多矛盾或许就可以迎刃而解。但自古联姻的都是皇室公主,青珣才八岁,自然不可能迎娶乌孙王妃。瑶姜的几个妹妹也都还小,弘照帝乃是独子,瑶姜也不曾有叔伯姐妹,如此和亲人选就又是个难题。

尽管瑶姜嘱咐过凌晏不必日夜兼程,但凌晏心中只盼着早日回京,仍是少有休息,为了尽快到达,中途还换了水运,前后一共只用了不到二十日便到了扬州。

大齐的盐政一直收归中央,几任盐商虽不为官,但也均由朝廷选定,如无意外,盐商是可世代相传的。为监督江南盐政,大齐特设都转运盐使司,掌管江南盐政。

运盐使司的张大人早早就到码头候着,车马都已备好,驿站也收拾妥当,只等着东厂人一到就领着过去。

凌晏自然知道江南必定一早就得了消息,并不会留下多少证据给他查,但该做的还是要做,该查的也要查,不然只会让运盐使司仗着离京城遥远继续为所欲为。

上一篇:月上星 下一篇:女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