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方知我是我(203)

作者:客灯 阅读记录

“你可别忘了她于我有杀父之仇,何况是尊夫人自己走到我的地盘的,我哪有不报的道理?”

谢见涯也知道,这是他的错处,三年的安逸让他忘了帝京深埋的谋划,白头客还在,那些对他怀有期望的人还在,在感受到背叛戏弄之后的报复,虽然只是针对他一个人的,却还是不可避免将秦姑娘牵扯进来。

两人默不作声,林月疏也不肯离去,谢见涯只好没话找话聊。

“林大小姐可曾见过蜀地,山间有松鼠,溪涧清澈,泉眼无声,百景峥嵘的土地?”

“蜀地不曾见过,但见过别处的美景,见得多了,那许多名山大川大抵相仿,没什么意思。”

“寻影山呢?至今都不怀念吗?”

“还好,那里没有帝京繁华。”

“秦姑娘不喜欢繁华,我也不喜欢,我们都在朝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如娘娘您一样,亦如世道的许多人一样。”

“哦,虽死不悔?”

……

秦楼月和谢见涯被向往和留恋牵绊,林月疏被野心和权势吸引,贪图安逸的百姓,渴望高官爵禄的官员,许许多多的人,想来都是一样的。

求不得的得不到,还是所失去的等价之物太少,压上性命和一切,他们都不愿退缩,那时候才有理由说,求而不得。

不管林月疏曾对谢公子口中抛下一切的追寻如何嗤之以鼻,到此时此刻她也得承认,那些东西都一样,只是因人而异,但千金不换。

与扶南议和一事虽然已经是早早安排上的日程,扶南派遣的使者已经抵达江城,江城驻军听闻消息时多有不平气,再加上大大小小的战役死伤惨重,民间对天家议和谈判的决议也多有不服,不少抱着孩子的妇人向官府请愿。

“扶南赤发鬼杀了我孩子的父亲,婆母惊闻噩耗,一病不起,却不能听到朝廷为我夫君报仇!”

“大夏沦落至此,暮河城数万冤魂,天家就要不了了之吗?”

“若朝廷执意放过扶南王储,我等今日就撞死在宫门前!”

……

这样的声音多了,议和一事也只能暂且搁置,此时很好解决,少壮男丁为国捐躯,功德簿上是无上荣耀,但也可能就此使得一户人家家破人亡。

抚恤银到了,足够衣食无忧的时候,心里的仇恨也会稍稍消减些,无知无欲的愚民,多半也是被一些不知所谓的聪明人煽动而为。

林月疏任由愚民逼迫,大夏遭逢大难,百姓心中惊惧与愤恨并存,她理解,但不会纵容。

“传旨,将扶南王子押至宫门外,三日后午时,请天下人围观,他的生死由天下人定夺。”

说是天下人,真正有资格做决定的还是那几个人而已。

首当其冲的便是战神之家戚家的人。

众人都知道戚家仅存的一个十岁的孩子,父兄皆死于扶南之手,他是最有理由杀扶南王子的人。

老管家陪同他家小少爷站在寒风里,堪堪及腰的小孩子,此时也要担起家族门楣,站在人前。

不少人捏着一把汗生怕这个毛孩子无知无畏,但老管家知道,他们戚家的血脉,绝不会这般作为,更不会谋求一己之私而损害他人。

“家父家兄死于赤发鬼众之手,当庭之人是吾不共戴天的仇人,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但是,父兄二人亦是为护卫大夏,守护黎民百姓战死,他们不计生死也是为国泰民安,盛世清明!”

“扶南与大夏接壤,本该永结同好,今日若扶南王储死在大夏境内,他们定然不会善罢甘休,战事再起,将会有千千万万如今日一般失去父兄夫婿的女子和孩子!”

“戚振珏虽为小人,不甘如此,但为了大夏百姓安乐,恳请皇后娘娘旨意,与扶南议和。”

冠冕堂皇的话谁都会说,但一个十岁的孩子稚嫩的口气说出的家国天下更令人动容,一时间本来乱糟糟的宫门外安静了不少。

胡瑶紧接着说道:“浩然宗此去三百八十三人,九十二人生还,此等大仇,必然铭记于心,但他们亦是自愿投身战火,保家卫国。故此,浩然宗主张平息战火,还天下太平!”

扶南王子两眼发懵地跪坐在地上,虽然不大懂他们在说什么,但也能猜出来大概,他这时才知道自己输在了哪里。

即便没有中计,扶南攻城略地将大夏国土囊括,他们也不一定能降服这群看似羔羊一样,实则能屈能伸,心怀大义的中原人。

林皇后代行天子令,实权在握,看到底下明显偃旗息鼓的众人后,连发三道诏书。

“凡家中男儿伤亡于扶南战役,抚恤银十两,三年赋税减半。”

“阵亡将士刻烈士碑,向官府报备,其子入私塾学堂,无须缴纳束脩。”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