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破山河(19)

作者:少盏 阅读记录

次日启程,燕妫心底仍旧惴惴,莫名的想起霁月阁来。也不知这次行动当中,霁月阁出了多少力,离出京已过去有些时日,为何还不见付之涯现身?转瞬又想到那霁月阁做的是见不得人的事儿,岂能摆上明面坏歧王名声,久没有消息也在情理之中。

这一路颇为顺利,歧王只是急于返乡奔丧,既已出了京畿地界,女帝便万没有再拦的道理。至于晏海大军——

“爱卿以为如何?”

“臣以为,当冷淡处置晏海叛变。”

女帝此时正于章昭殿问策大臣,武将自是多主张讨伐,文臣则多以和为重。这一次她竟一改往日重武态度,容文臣畅舒己见,十分有耐心。

“爱卿请详细说来。”

“陛下容禀。臣以为,歧王为闻人嵩独子,本应于三年前袭王位后便该返乡,陛下阻拦至今早已令天下人多有议论,今既已放他归去,不如追赐厚礼堵这天下悠悠之口。至于晏海,陛下若不追究歧王便不能追究晏海。”

女帝阴沉着脸,问:“为何不能?”

“倘若追究,岂不是等同于问罪歧王,逼他造反。今歧王虽已离京,却不知留下多少爪牙牵制陛下,正如北正门被大开迎敌,着实惊出臣一身冷汗。所以臣以为,在肃清暗桩之前,应严防祸起萧墙,待整肃严明后,才是举兵伐歧之时。”

这无异于要女帝打掉牙齿和血吞,她何时受过这等哑巴亏。然歧王诡谲,非昔日五皇子可比拟,她只得分外重视之。遂纳了文臣谏言,就此作罢,再议个半日方散了朝会。

至晚间,负责彻查霁月阁的沈将军连夜上了第一道折子。女帝翻看几页后,忽然脸色大变,速传唐指挥使来见。

那唐雨旸正于附近巡视,闻听急召忙入殿面圣,乍见女帝神色异常,便知必有祸事。

“陛下急召,可……”话未落就被打断。

“雨旸,你可还记得关山大师所得天机预言?”

他面有怔忪:“臣记得。”

“沈礼适才上了一道折子,是关于霁月阁的。抓获的那三个俘虏中,有一人已交代出部分同党,同党中有一女子,名‘燕妫’,在阁中份量举足轻重,一说她已前往梧桐山负责训练死士,另一说已叛归歧王,总而言之并不曾参与这次刺杀行动。”

而六字天机——“燕归期,梅将落”当中的“燕归”二字音同“燕妫”,极有可能指的正是这个女子!

唐雨旸脸色沉沉,也知只怕是真不大好了:“陛下可否将折子给臣看看?”

女帝回身便去取折子,却在拾起时骤然脊背一僵,头冒冷汗——适才看到“燕妫”二字,光顾着惊慌,却看漏了后面一个名字。

——“唐时若,阁老位,屍移犬舍。”

手猝然一抖,那折子落入砚台,写满名字的一页眨眼被糊得漆黑,一个名字也瞧不清楚了。女帝一脸憾然样,懊恼言:“嗐,只得让沈礼再呈送一份。也无妨,这名字朕写给你看。”

遂另取纸张提笔写下“燕妫”二字,递与唐雨旸。

她语气平平,口中又说着:“朕方才只想着事关天机,也未多想便急忙传你过来。这会子才反应过来是朕思虑不周,既然已让沈礼负责追查霁月阁,便不该再让你插手,若期间生出误会岂不令你二人失和。”

唐雨旸细细看了看纸上的名字,未作他想:“陛下英明。不过,这个女子的确该尽快找到。陛下不如仍旧让沈将军全权负责,以通缉霁月阁余孽为名下海捕文书,全境缉捕此女。只不过……既然是‘燕妫歧’,说不准她已经随歧王去了歧地,恐怕咱们下多少工夫也是徒劳。”

女帝忡忡凝眉,叹出一口气:“那就依你之言,让沈礼速速照办。”说着,收走他手中纸张,“无论如何也得勉力一试。且忙你的去吧,沈礼应该还未走远,朕传他回来再议。”

唐指挥使刚走,女帝转身便将那本奏折丢在炭盆之上,未干的墨汁连同着若干姓名,无声地消失在火舌之中。

山雨欲来,黑云压城,她的脸色难道到了极致。

犹记得那夜,那个带着阁老指环的女子杀至她跟前,剑锋之凛冽,破重重铁盾,险些划伤她的铠甲。禁军勉力将之围困,后是她亲自拾起长矛,扎进那女子心窝。

这位唐阁老毙命之时,唐雨旸就在身侧,一幕幕皆入他眼。

第10章

海捕文书很快就由女帝亲自下发,全境通缉作乱余党“燕妫”。但因无准确画像,即便赏万两黄金,能提供线索之人也寥寥无几。倒是引得世人议论,这“燕妫”到底干了什么不得了的事儿,配得上开国以来第一赏金。

上一篇:孤城少年微微甜 下一篇:角落中的我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