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为傅恒妻(129)

作者:Rehearsal 阅读记录

“是有的。”永恩小声说道。

“什么?”纯懿皱眉。

“她对我说过心里话的,至少那一句,肯定是她的心里话。”永恩抬起头直面纯懿凌厉的目光,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此刻却泪流满面,“她临终前,清醒过一阵子,那时候她握着我的手告诉我——”

“‘做你福晋这么些年,我有点不大快乐。’”

纯懿与傅恒都是一愣。纯懿从永恩口中听到好友临终前这么一句话,也忍不住别过头去流泪了。傅恒伸手将她拉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肩膀安慰着她。隔着纯懿,他看到了永恩的视线停留在他们身上——

“你们的现在,却是我与吴扎库氏永远都无法达成的可能性了,对吗?”永恩至此方知自己这些年都错过了什么。

“你比我幸运。”永恩只对傅恒说了这么一句,同时勉强挤出一抹祝福的微笑,一个人转身蹒跚只影离去。

第58章 玉浑黛

在昭樾与吴扎库氏的头七过后, 纯懿出京往郊外去探访故友。

她特意挑了一个福灵安与福隆安休息在家、不必去御书房报到伴读的日子,带着两个孩子乘马车出行。

这样的日子很难得。对于在皇宫中念书的皇子及世家子弟而言,他们通常是没有几天休息日子的。

一年里如此清闲的时候, 大概两个手掌摊开放在一起就可以数得清清楚楚。

“额娘之前就是在笙箫园养病的吗?”福隆安趴在马车里的软桌上,歪着脑袋问纯懿。

他的胞兄福灵安则端端正正坐在他对面,双手置于膝上,脊背很直,没有半点儿懒散之意。这不是刻意强作的姿态,而是几年如一日的好习惯使然。

“是啊。不过今日我们不去笙箫园, 我们去桃花林探望额娘的故友。”

桃花林与傅恒名下的京郊别府笙箫园相隔不远。两处同在一座矮山之上。

不过, 桃花林是在半山腰洋洋洒洒、自成一派。

而别府则独踞山顶,尽享十里野趣风光。

纯懿过去两年在别府养病时, 就偶尔会拄着竹杖沿着山道往半山腰去, 常常就在桃花林中坐上大半天。

彼时桃花林的住客粘篱先生已经离京远游中土各方, 他的名气也随着他的远行而彻底在京城沉落下来。

四月桃花盛景时,山间也只有一些小富小贵的人家来郊游。

那些曾经慕着粘篱先生大儒名号,前来探寻真容、意图结交的达官显贵再也没有露过面。

粘篱先生虽已离京,他的女儿玉氏却从西北迁过来,代她阿玛守着这片桃花林与其中的书舍小筑。

当年那个跟在粘篱先生身边的小书童, 被先生带走一道游历去了。

玉氏一个人住在这里, 不用仆从, 不用侍女,所有的日常事务, 她一个人全都包办下来,日子过得很是清苦。

纯懿是在无意中与她结识。

起初, 纯懿并未猜到这个在溪涧边用木桶取水的女子是粘篱先生的女儿,以为可能是附近来帮佣的读书人家的女儿。

还是在她见着玉氏亲自调配朱色颜料后, 才上前问得玉氏的真实身份。

“吾也曾过锦衣玉食、仆妇环绕的生活。只是那样教吾痛苦难耐。如今得以抽身,吾觉得时光如此平淡贫苦些,人生的真谛才越发近了。”

玉氏这样解释自己独自生活的原因。

“阿玛许可吾这样过生活。他其实也知道这样的生活简单到清晰明了,人就会有心思静下来听听脑子里的声音,去思考真正值得花精力去考虑的问题。”

“他自己也践行这样的生活,只是书童跟在他身边,像是个学徒,也像是个亲近的晚辈,给予他在漫漫旅途中些许的陪伴。”

“吾阿玛跟吾不同,他需要这个书童跟着他。”

两年的时间,纯懿渐渐与玉氏熟络起来,算得上是故交友人。她这才陆陆续续知道了一些有关玉氏与粘篱先生的旧事。

“吾本家姓伊尔根觉罗氏,却倒不是什么显赫人家。阿玛年轻时早早地跟着汉军旗儒生师傅做学问,与本家那些更尊崇满清马背习俗的亲戚走得远了。后来他有了些专门研究的学问方向,且与本家彻底没什么来往,就不再称自己是伊尔根觉罗氏,而只用粘篱居士自称。”

“渐渐的他有了名气,在他待的小地方上有不少人都推崇他的学问,他们都称他先生。再后来也不知怎么,书稿流传得比马蹄快,更多地方的人都喊他先生。那也就彻底是改作粘篱先生了,再没有什么伊尔根觉罗氏的小子。”

玉氏又说起自己的事情:“可我与阿玛不同。吾乃女儿家,这辈子都要指着这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姓氏过活。阿玛与额娘给我取名玉浑黛,伊尔根觉罗氏玉浑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