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有暖阳夏有糖(243)

作者:是童童吖 阅读记录

又想干嘛?

唐锦花觉得他拍的不是床,而是自己心脏。

“我又不会吃了你,干嘛杵这么远?”许嘉允见她露出谨慎的表情,无奈的说道。

他应该让她缓一缓,刚才估计太刺激她神经了,心理建设还没做好。

“只是给你看看当年的资料。”许嘉允见她还是警惕的站在窗边,没辙了,要不是腿不方便,他就要抓人了。

“哦……看资料?”唐锦花这才微微松了口气,挪到他旁边。

许嘉允像是盯着猎物的豹子,一把就搂过了她的腰,强迫她坐到自己身边,i半搂着她打开手机。

这看资料的姿势过于亲密,唐锦花身上的肌肉绷的很紧,努力坐直腰,拉开一点距离。

“放松点,我不是熊罴虎豹,我是你老公。”许嘉允要让她早点习惯夫妻间亲密的举动。

“你可以把资料发给我,我自己看。”唐锦花贴到他强健的身体,感觉脑电波都受到了他磁场的影响,不能专注看手机。

“不行,这是内部文件,不能发给任何人。”许嘉允的声音又像塞壬的歌声,钻进她大脑的沟壑里,细密的抓住她所有的感官。

唐锦花努力稳住心神,伸手拉近手机,尽量心无旁骛的看当时的走访信息。

专案组真的人手不足,警方和检察方都抽派不出更多的人,眼看指标不能完成,只能从基层抽调一些成绩亮眼的新人,做点“跑腿活”。

沈遇喜欢把基础的走访调查说成做“跑腿活”,对刑警来说,越是最基础的调查越消耗体力和脑力,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有用的消息,问询也有许多方法方式,要确保被询问人能回忆起最有用的细节。

以前执法记录仪没有被普遍使用,民警需要靠自己的经验和敏锐的感知,从被询问人的表情和眼神中,寻找蛛丝马迹。

现在有了执法仪,重大案件还可以开会研讨回放录像,刑侦人员可以一遍遍查看可疑人员的问询记录,甚至可以用测谎仪从他们的语气和面部表情中分析谁在撒谎,技术手段大大提高,破案率也直线飙升。

可是治安越是安全稳定的地方,警察们也越容易松懈,严重依赖高科技和大数据带来的方便,反而对大案件的敏感性和反应速度跟不上动乱落后的小地方警察。

许嘉允调到这里,就是因为在唐锦花刚毕业时,发生了一起恶性持刀伤人案,当第一个受害者报警被不认识的人尾随砍伤时,互相搏斗时对方也受了伤,警方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做出战略部署,而是让人等血液分析报告,想利用DNA直接锁定嫌疑人。

分析报告最快几个小时就能出来,可偏偏警方觉得受害者没有大伤,只是点皮外伤,并不着急催报告,甚至都没着急用天眼锁定嫌疑人的动向,而是问了些受害人社会关系,把调查重点放在他的社交上。

直到当天晚上学生放学,这疯子又冲进学生堆里砍伤一群手无寸铁的小学生,才引起极大的恐慌。

虽然嫌疑人当场控制,但警方足足给了他半天时间作案,没有第一时间控制局面,被大家痛批“不出人命就不会重视”、“行动缓慢”、“过惯了安稳日子,看到罪犯都不会拔枪”……

这个案件终结了这座发展最迅速、被连续五年评为治安标杆安全文明城市的勋章。

刚刚接下全球最大贸易交易会的M市,被狠狠了打脸,闹得压都压不下来,整个局大换血,当时应付大案难案的中队重心一直放在十月交易会的安全部署上,对突发事件毫无警惕心态,上面严肃处理后,许嘉允才空降过来。

整个城市的治安系统,在去年被调入了不少军队精英,他们更有执行力,更自律,也更警惕敏锐。

唐锦花今年刚刚结束的艰难战训,仔细想想可能也和换了领导班子有关,也许并不是因为上面提倡全民运动才这么严格,而是领导以军队的标准来要求他们。

下午有人过来带唐锦花去915专案组报到。

她一直在会议室查看当年的资料。

因为案件重大,每一次问询笔录都不敢错一个字,近千份问询笔录,可见当年出动了多少警察、走访了多少人。

只可惜,依然一无所获。

凶手像是凭空消失,再也没有出现过。

她只翻看了五百多份资料,就发现已经七点多。

想到许嘉允说的六点之前回去,唐锦花赶紧动身。

第一次被他“照顾工作”,要是太沉迷案件,忘了两人约定,恐怕会让他不高兴。

915专案组的办案区在高新区的刑事技术中心——也是全国最大最先进的指纹比对中心和数据库,之前的技术中队很依赖高科技迅捷精准的判断,反倒失去了作为警察最基本的反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