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九里(190)

作者:奉小满 阅读记录

宁铮推开书房门,奉九正伏案奋笔疾书,旁边散落着大叠的演算纸。

宁铮走过去一看,唇边浮起一个笑,精神也为之一振,清清嗓子,刚想来个现场指导,就见一直忙着解一道二阶导数题的奉九百忙之中抬起一根纤白的手指头冲他摇了摇,随即放下,“我现在还不用人辅导,想自己先练习再说。等我需要人帮忙了,要是你有时间,再辅导我行么?”

说完了这些话,她正好把解题步骤写完,抬头看了宁铮一眼。

宁铮挑挑眉,不知可否,“你是怎么打算的呢?”

“满分七百,录取分数线大概在450左右,我就算多点,500;我的公民、国文、英语、中外史地,再加上生物和化学,大概能拿到450分……”

宁铮有点吃惊:“能这么高?”

奉九一点头:“数学我就算能拿50分,因为我高等代数和三角函数比较好,平面几何也凑合,就立体几何不行,这部分得分会极低;物理大概能得20分,其他放弃,所以,最终我的得分大约是,520分。”

“这个分数,考文科大概能拿第一了。”

奉九浅浅一笑:“只是估算而已,我能通过就阿弥陀佛了。”

宁铮早就发现了奉九说话做事留有余地,从不会将话说满。

不过他很快就后悔了:从奉九嫁过来他就开始慢慢地发现,直到现在绝望地证实,这是一个学习狂。

她是真的喜欢与书本打交道,极其有耐心有恒心,再加上天赋,所以,她总能从学习中获得许多成绩,而这种成就感又驱使着她去更加努力地学习,浸淫其中,获得更多的成绩,于是,宁铮不得不经常与书本争宠。

可是对于奉九来说,宁铮的陪伴虽然有趣,因为他是个很有幽默感也很有见识的人,跟他交谈,能得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眼界,但就与书本相伴得到的乐趣而言,好象还是差了一些。

过了几天,宁铮从军部给她打电话,告诉她奉天大学因为今年增加了两个独立学院,学科建设任务加重,所以入学考试也会提前在五月二十六日开考,连考两天。

时间更紧了。

要说宁铮也是够狡猾的,其实他让奉九考大学还有一个考量,那就是现阶段的中国大学里,女生实在太少了;至于奉天大学,更是没有招收女生的先例,所以今年初校董事会开会已经一致决定要增加女生的入学名额,宁铮也算是让自己太太带了个头。

宁家少帅夫人的名头,当然有极大的号召力。

一个和尚大学,并不利于管理,也缺乏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

发小儿徐庸筹办的大学也已经开学了,挺敢起名,就叫“徐庸大学”,可见他有多自恋。

为着这个校名,很多原本想捐款的富绅都望而却步了。

不过徐庸不在乎,他的确是个办实事的,在大学建设上投入了去世的父亲留给他的几乎全部家当,足足三百五十万银元,无论是教学楼体育馆还是宿舍楼食堂,都是当时建筑的最高水平—暗红色的楼房,一眼看过去颇有哈佛大学校舍的风采,很是雅致。

老帅也很感慨,毕竟跟他爹有过命的交情,也颇有“既生瑜何生亮”的伤感,于是又给他投了五十万。

奉九曾经去参观过一次,很惊讶,也挺有感触。

本来奉九对徐庸没什么好感,但听说他为了办大学,主动卸任了一年前老帅才任命的宁军航空司令一职。

为了实现自己“教育兴国”的理念,就能放下名利场上的一切,全身心投入到办大学的事业当中去——徐庸大学作为一所私立大学,却不想盈利,而是让入学考试合格的学生们接受免费教育,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优秀的寒门学子,包括食宿学费全免,一年还固定给做几身样式新颖、质量上乘的衣裳,这就更让人敬佩不已了。

转头说回奉天大学,老帅自己虽然没念过几天书,但对于科技能提高生产力这个观念他还是有这个认知的。

所以六年前他开始设立奉天大学筹备处,由当时的奉天省省长王永江一力主持,筹备处设立不久,竟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

后来老帅又在锦州设立东北交通学校,日本人干脆气急败坏了——他们认为中国人培养铁路交通人才,就是为了要彻底脱离日本人对中国铁路的掌控。

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曾向当时奉天省公署提出“劝告”,“你们不必办大学,要造就理工人才,可以上我们的旅顺工专;学医可以到我们的南满医大;学文、学法可以到日本去,我们可以给予官费优待及一切便利。”

老帅听了王永江报告日本阻挠东北自办大学的行为,很是气恼,说:“小鬼子是怕我们东北人自强,那就更得办不可,而且我们也能把大学办好。宁可裁掉五万军队,也要把东北的教育搞起来,我不能让东北人没有好大学可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