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九里(202)

作者:奉小满 阅读记录

从此以后,宁帅府的女人们可有事儿干了,宁老夫人、大嫂二嫂、几个妹妹,还有姨太太们都很喜欢去孤儿院做点善事,大多时候她们还会带上自己的孩子,一块跟贫儿们一起做事儿,让他们懂得,不是人人都能有这样的好运气,生下来就生到了福窝儿里,得惜福。

姨太太们觉得这善事好——眼看得见,手摸得着,这可比以前给庙里那些肥头大耳的和尚供奉强多了,其实以前每次捐完香油钱,她们心里也犯嘀咕,毕竟出家人的清贫生活怎么养出那么多肥肥白白的和尚,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这种善事结出来的善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眼看着那些面有菜色、营养不良的孩子们不过两个月的功夫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胖起来、健康起来,那种成就感也是从未有过的,所以一提去恩德堂院,她们都乐呵呵跟着去;等后来熟了,干脆自己拿脚就去了,去了也是帮着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或者把活领回来找人帮着做:裁棉袄做棉裤、做套袖、絮棉花、纳鞋底儿,或者招呼厨子们给孩子们做点小零嘴儿带去。

她们觉得生活变得更有意思了,打麻将都没那么有趣了,平时聚在一起,也经常一起讨论恩德堂院最近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了。

老帅在北平听说了,也对三儿媳妇大加赞赏,说唐府教育出来的姑娘就是不一样:人就怕闲,他也担心府里这些女人整天没正事儿干,再给她们闲出病来。

作者有话要说:沈阳金融博物馆就是原来的边业银行,很有意思,想仔细看的可以看半天,我是挺喜欢里面的蜡像的。

恩德堂院也是曾经存在过。

第43章 过年(一)

奉九更忙了,除了全力备考,平日里还有恩德堂院的事务需要处理,好在寿夫人对此事非常上心,加之日常工作已上正轨,所以除了每周需要和几位负责堂院日常工作的管理人员聚在一起开个会,再有就是她规定自己每周必须去两次,每次给孩子们上半天英语课外,终于没那么刚上手时的兵荒马乱了。

而时光的磨盘也终于转到了奉九出嫁后在夫家过的第一个旧历年的腊月。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其实每年从腊八开始,年的意味就浓厚起来了。

“三祭灶、四扫屋、五蒸馍馍、六杀猪……”

奉九知道,帅府的几个厨房,不算上自己小红楼吴妈的小厨房,从进了腊月,已经开始陆陆续续蒸馒头、豆包、粘豆包、年糕、饺子……总之,整个正月需要的主食都要准备出来。

其实帅府光平日里在这儿做工的厨师就有七十余人,共有四个厨房,每个厨房一个主灶,其中一个还是西厨,专门用来招待外宾。

若由此认为老帅平日里生活奢靡过度,那还真不是:据奉九观察,他本人的生活算不上奢侈,每顿饭顶多四菜一汤,主食以大米饭、高粱米水饭、馒头花卷为主。

宁家平日里每房吃饭都各吃各的,除了年节,不会聚在一起吃。

每房每月的吃穿用度,都有一定的额度,每个月初二由寿夫人手下的大丫头按照账本发放;每个厨房负责几房主子的伙食,也会据此记账。

如果饭费超过了限额,就需要自己补上;如果自己的老家来了客人需要加菜,那更是要自掏腰包。

这就是上次奉九带俩小姑子看电影回来晚了要加宵夜时,巧心害怕地说出来的实情。

这些个主灶除了日常给主子们做饭,更重要的用途是给贵客预备的。

老帅有一句名言:什么是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

与即使在最豪华的酒店里吃最昂贵的席面不同,邀请尊贵的客人过府家宴,可以借助家庭特有的温情气氛,巧妙地拉近人与人的关系,平添一层亲近之感,从而使不大好开口的正事,也可以顺理成章地在融洽的气氛中谈下去。

而这么庞大的厨师队伍,自然是因为宁府有超过三百名的下人和警卫队,再加上其他常来常往的,平时吃饭的嘴就这么多,厨师不够是万万不行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奉九想起件事来:她住的小红楼虽然就在大老帅的大青楼后不到四十米的地方,但奉九自觉像是活在一个桃花源里,对宁府很多事情并不知晓,因为宁铮把她保护得很好。

其实,前面大青楼经常是人来人往,尤其是那些替府里主子出去办事回来的警卫队军官,经常需要汇报工作,叫“送军情”,或送紧急电文,尽管这大半年来,老帅和宁铮经常不在府里,他们很多时候更应该直接去宁军军部,但还是习惯性地进帅府先吃点喝点,然后再去军部找各位长官汇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