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的孤勇(219)

作者:沙漠之草 阅读记录

一切按部就班,不疾不徐的前进着。

任碧帆的托福考试,非常成功。她又是和GRE一样,考了几乎满分。

她被拒的那篇期刊论文,重新投稿后,得到了评审的好评,顺利的拿到了论文接收通知,只需要简单修改。

她感慨,这论文评审,真的是有随机性啊。

刚进入研究生二年级,申茂迩老师就把江天毅和胡广言,转成了硕博连读。

他们两个,开始参加一些博士生的理论课程的学习。

申茂迩的计划是,尽量让他们两个,能够四年就毕业。

这是非常激进的计划,很少有人能够硕博连读四年毕业的,一般要五年左右。

可是,江天毅和胡广言的进度,在硕士一年级结束的时候,已经堪比博士生至少一年级以上的水平。

尤其江天毅,格外突出,在硕士一年级暑假结束的时候,堪称是博士二年级的水平,远远超出了申茂迩的预期。

在硕士二年级,江天毅和胡广言做的机器人项目继续扩大,而第一期已经投产,效益越来越好,第二期已经进入试用期,也已经产生了经济效益,他们在进行第三期的研发。

任碧帆作为算法和软件的主力,加入了申老师的这个项目,作为她科研的一半时间的项目。

硕士二年级的六月,他们三个组队,继续了研电赛。江天毅作为队长。他们获得了两项一等奖。

到硕士二年级结束的时候,申茂迩认为,胡广言的水平,达到了博士生大概三年级前期的水平。

而江天毅的水平,申茂迩认为,江天毅硕士二年级暑假结束的时候,已经达到了博士生四年级的水平了。已经达到了可以博士毕业的水准了。

他终于非常的肯定,认定了,江天毅是个天才级别的人物。

申茂迩认为,江天毅,是个电子设计方面的天才。

江天毅的水平,远远的、极大幅度的,超出了他的预估。

申茂迩一直在计划,他想把江天毅,放到非常出格、非常大胆的人才发展轨道,那就是,他想要说服系里,让江天毅,三年级结束,就博士毕业。

也就是,硕博连读,三年毕业。

他认为,江天毅完全够资格。而且,超出了所需要的任何博士毕业所需要的条件。

他认为,江天毅硕博连读,两年的时候,就够资格,博士毕业了。

让他三年毕业,都是拖欠了江天毅的,对他已经是不公平了。

按照江天毅目前的发展,江天毅在三年级结束,他的水平,会是相当于博士六年级结束的水平,而一般的博士生,到四年级,最晚到五年级,都该毕业了。

申茂迩在江天毅研究生三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正式的,向系里提交了,允许江天毅三年毕业的培养计划。

他还没有跟江天毅沟通,他计划等系里审批,估计这个学期,寒假开始前,会有结果。然后,他再跟江天毅沟通。

任碧帆这边呢,她在研究生二年级,得到了申老师的照顾。

她参与了江天毅和胡广言合作的,申老师的机器人项目,她提供了自诊断自修复的模块,进行了联调,并且帮助完成了其他部分的增强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她作为队员,加入了申老师这个项目的研电赛竞赛组。

研究生二年级的暑假八月,江天毅作为队长,胡广言和任碧帆作为队员,参加了研电赛的决赛。

他们得到了技术赛一等奖,优秀论文奖,两个奖项。

研三刚开学不久,任碧帆开始准备申请国外博士学习的申请材料。

她对于写自己的个人陈述、科研陈述,都不觉得有什么困难的,很快她就写得差不多了。

关键的难点,是她需要推荐信,需要足够的推荐信,最好还是比较有分量的。

她计划是,自己先写草稿,都必须是英语的,然后让老师们过目,修改,然后签字。

她计划找耿爽、王真、申茂迩,这三位老师,写推荐信。

他们都是她目前发表的论文的合作老师,是共同署名的作者。

她有点想让施慕华老师也写推荐信。可是,她总是心里有些别扭,那次在报告会上,她当众提问,被施老师的太极,圆滑的滑了过去,就是之后,耿爽带着她,去跟施老师寒暄,搞好关系,她依然没有得到施老师的赞赏,而是非常一般的简单寒暄,没什么实质。

而且,她始终觉得,在智能这个方向上,施老师那个团队,比较的不领先。所以,施老师的推荐信,也可能并没有什么太多帮助。

大部分学校,三封推荐信,就足够了。

任碧帆还是决定,准备一下第四封推荐信,给一些学校,没有限制最多三封,那么她可以多寄一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