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觉得自己活不过今年(15)

偏殿中静了一瞬,不过很快就有人上前道:“回禀陛下,以臣愚见,赤狄此来不过七万余人。而我大魏兵力充足,单蓟州守军便有八万余人,再调集周边延庆、宣府、怀安等地守军。三十万大军形成合围之势,赤狄不足为虑。”

三十万对七万,大概四个打一个的比例,怎么样也不至于输了,听起来还挺有道理的样子。季怀直刚想点头,就瞥见一旁安王满面凝重之态,在环顾四周,这里大半的人都隐隐露出不赞同的神色。

季怀直立即明白过来,这个主意大概不怎么靠谱,以少胜多的战役,历史上比比皆是,打仗人数虽然重要,但显然不是最重要的。他一时有些头疼,他对这个时代的战争真的就是一知半解,怎么才能打胜仗,这实在不在他的知识范围以内……

他抬头环视了一圈,扫到一直沉默不语的安王时,突然意识到,他又不是非得自己明白怎么打仗,这么专业的事,自然要交给专业人士来办。

他定了定神,对着安王道:“皇叔多年镇守蓟州,想必对当地的情况是十分熟悉。皇叔以为,刘侍郎的这个法子可行么?”

安王也未看刘侍郎一眼,径直上前一步,俯身施了一礼,沉声道:“臣以为此法不妥……”

他正要细数不妥之处,却被季怀直出言截断,“那依皇叔之见,该如何是好?”

安王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片刻之后,他又重新开口道:“回陛下,赤狄大军向来以骑兵为主,极擅奔袭,然军纪松散,一旦锐气被挫,便再难以成事。依臣之见,若是于北登设伏……”

安王那略显低沉的声音再殿内回响,纵使季怀直不通军事,也听得出来,安王的这一番话条理清晰、根据分明,要比方才户部侍郎刘同的简单的一句“合围”要靠谱的多,至于可行性——

季怀直可以很严肃地说:他一点也不知道。

毕竟,他在去年秋天之前,可是连大魏的疆界都闹不明白。他觉着自己在半年之内,在熟悉朝堂运行机制的同时,能够抽空把大魏的各个州府县镇的名字,给认全了、记下来,已经够不容易了。

要是细化到各地的地理形貌和作战方式……季怀直就只能摇头了。

不过,既然这话是从安王口中说出来的,季怀直觉得还是十分可信的,毕竟安王先前多年抗击赤狄,对战经验十分丰富,况且这几年来更是几乎不见败绩。

要知道,在安王去蓟州以前,大魏对阵赤狄,可是屡屡吃亏……

季怀直环视四周,见无人出言反对,也就面色沉稳地点头道:“既如此,就按皇叔说的办即可。”

于是这个小朝会就这么虎头蛇尾地散了,从头到尾就三个人开口说话,这三个人里面还有一个纯属打酱油的刘同。

众人被内侍们客客气气地请宫城的时候,还有些懵——主将未定、粮草未决、就连士卒都没指定,就这么结束了?

不过他们想了一想,倒也不是特别意外。毕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调动大军都是件大事,哪次不是得开三五回朝会,你来我往地争个半天。这次结束的匆忙,不是还有下次么。这么想着,众人也都缓过神来,各回各家安心地等着皇帝下一次传召了。

不过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季怀直压根儿就没打算和他们商量第二回 。安王前脚刚回府,季怀直跟着就去了。

虽然季怀着觉得自己这个皇叔心思难猜的很,便又容易想东想西,但是处了这一个多月,有一点季怀直还是摸清楚了——就是这个皇叔他绝对不会抗命。

季怀直有时候都觉得,自己下个旨,直接让他自戕,这位安王殿下都能毫不犹豫地抽刀,给自己脖子上抹一道。

这么想着,季怀直不由地带上了几分不解。作为皇帝,他肯定是喜欢这样的臣子的,但是……作为一个三观挺正常的普通人来讲,季怀直还是觉得这位安王的做法有点太极端了。

他身边忠诚够高的人不是没有,就那李福来说吧,这人跟了他十多年,从一个普通的杂役小太监升到了大内总管,忠诚值要比安王还高。可他也不会像安王这样,不管季怀直提什么不靠谱的要求,都是一声不吭地应下来——

起码当初他要往宫外跑的时候,这位大总管就整日里想方设法地让他打消他这个念头,虽然最后也没成功就是了。

第8章 出征

季怀直在安王府一直待到了暮色渐合,这才趟着黑影回了宫。

第二日就下了命令,安王季宣瑞为主将,任茭白、李构为副将,率军五万,北征赤狄、收复失地。随后自然是一应调兵调粮、调拨款项的旨意。

上一篇:分手通告 下一篇:

岁既晏兮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