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记事(23)

作者:我不是荷马 阅读记录

可惜好景不长,分段的拼接完成,大批的进口设备开始进厂安装,船只的建造进入了预调试阶段,秦月又重新地忙了起来。有时,她会同陈瑞一起到海关去清关,有时,会接待国外来的供应商,也有时,会跳过他们的合同方直接与驻厂的船东对话。这艘船的船东办公室比合资公司办公室大了很多,设备也更加奢侈齐全。船东是荷兰乃至欧洲著名的家族企业,被荷兰皇室所熟知,拥有自己庞大的船队,船只的数量过百。秦月在网上查过这家企业,深感折服,一个历经百年不倒的家族企业在船市的风浪起伏中还在不断地扩张,必有她的过人之处。

船东的项目经理K,秦月只见过几面,因为Adam很不喜欢船厂的人直接接触船东。秦月开始的时候很不理解,大家虽然代表各方不同的利益,但毕竟需要通力合作一起成就同一件事,为什么还要像防贼似的防备着他们呢?后来,秦月才从蛛丝马迹中琢磨明白,Adam的这种过激反应恐怕有以下的原因:首先,他不希望船厂的人,包括秦月和陈瑞这种虽然名义上是合资公司的员工,但因为语言的缘故所以和船厂打成一片的人在内,将来有机会跳过他的公司直接从船东那里获取订单。因为除了掌握着该类船只的核心设计之外,在船舶的建造方面,只要船厂严格把关,Adam的公司就没有什么优势;其次,老外比较尊重合同关系。Adam担心船厂的人如果无意之间说了或者做了什么不负责任的话,将来作为合同方的他的公司或者是他本人兜不回来。但不管怎么样,秦月还是见了K几面,也聊过两句。

K很有意思。他长得像怪物公司里的章鱼老板,练声音都像。他从底层做起,后来跟过船,一直做到了船长,又被公司调任主抓新船的建造,经验十分丰富。可能因为见多识广的缘故,所以,K对秦月这种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姑娘格外宽容。秦月和K见面是因为秦月新交的朋友,船东项目组的经理助理E。E上学早,硕士刚毕业,一身的孩子气兼书生气,却是难得一见执拗单纯的人。秦月每次见到她都觉得她可爱。她每天忙里忙外的,比秦月可辛苦多了。船东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经历都跟K或多或少地有相似之处,都跟过船。航海和海上施工这些事情跟女人确实是没有半毛钱关系,可想而知E在一群这样的男人当中工作会被轻视到何种地步。可E却偏偏又很能干,英语说得也很好。能干的人自视大多不低,E也不例外,所以她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忍受这种轻慢。于是,秦月每次过来找E出去吃饭或者聊天的时候,都会见到她气鼓鼓地和办公室里的男人呛声,只有K是个例外。

当时是下班时间,秦月收拾好了东西准备坐班车回家。结果E却跑到了他们办公室,硬要拉着她去参加聚餐。事实上,船东项目组要给一个项目组成员庆生,在一家德国餐厅订了座位,他们这些人都可以带朋友家人一起过来。其实这句话说也是白说,因为只有E一个人是中国人,其他的都是老外,顶多带个新交的女朋友过来或者带个狐朋狗友过来凑数。E现在是唯一的女生,是在是需要一个女友在场,就逼着秦月同去。秦月也只好给老妈打了个电话,告诉她自己会晚回家一点儿。荷兰男人绝大多数都是海量,上菜之前都要喝瓶啤酒来解渴,对他们来说,中国啤酒的度数太低了,根本就不能算是酒。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到了市中心的一家五星级酒店,那家德国餐厅就位于这家酒店的一侧。一进门,秦月就乐了,这家餐厅的装修太特别了。一个巨大的吧台先一推门就会冲进顾客的视线。餐厅一改平铺直叙的铺陈,高低错落地摆放着桌子椅子,用各种盆栽和成排的啤酒桶隔断,餐厅的中心位置有个浮台,上面是摇滚射灯,下面有个乐队表演着。乐队的四周散落着酒吧椅,没设桌子,喜欢他们音乐的人,三三两两地端着自己的酒杯离席坐了过来。

身穿巴伐利亚民族服装的女服务员们在餐厅中往来穿梭不停,英语都说得过去。菜上得很快,有德国香肠、德国肘子,一色的肉菜,成扎的啤酒,总之非常地水浒风范,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看上去就十分地畅快。撑到不行,盘子里的菜还是剩了三分之一,秦月盯着剩饭咬牙。

老爸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从小吃百家饭长大,过得颇为艰难。他对浪费食物一向都深恶痛绝。秦月也被他言传身教地不喜欢自己剩饭。她虽然没敢多点菜,却实在是没料到菜码能这么大。E比她剩的还多。男人们各种喝酒聊天,完全没有国人聚餐时的样子,一群荷兰人在中国的德国餐厅里喝着德国啤酒说着荷兰语的样子,让两个女生都有松了口气的感觉,便悄悄地溜到乐队那里去看表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