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记事(62)

作者:我不是荷马 阅读记录

秦月很纠结,她不想和沈老师失去紧密的关系。沈老师笑了,她说,因上帝结缘的,不会因为地域的差异而失散,更何况他们还在同一个城市里。还有,秦月前一段时间一直跟她申请,想要去见识一下中国农村教会的情况,希望沈老师再下乡的时候能带上她。秦月提这个要求其实是想看看,如果有一天上帝呼召她出来为主做工的话,她是否能受得了最恶劣的环境。如果能,那她就不推脱,如果不能,她就得跟上帝实话实说。反正神是鉴察人心的,人心里有什么根本就无法向他隐藏。她也就懒得装了。

就这样,秦月周末换了聚会的地方,结识了一堆的新朋友,其中有的人改变了她的一生。

第二十九章 出差

飞机上,秦月拿着手上的打印出来的日程安排,摇了摇头。这次出差,看样子,周末恐怕回不来了。不过,这一趟,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陈瑞也跟了来。房厂长大概是希望陈瑞能够尽快地成长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所以特别安排她一路随行。

离过年的日子没有多少天了,秦月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心思谈生意,不过做销售的对客户进行节前拜访也是应当的,所以这一趟即使是从礼节上出发也说得通。这一行,由房厂长带队,负责与客户的所有联络和行程安排;Adam负责技术与商务细节;秦月和陈瑞负责协助Adam的工作并听从房厂长临时的工作安排。

第一站,塘沽。塘沽这一站原本并不在日程上,是船东再三来电话催促才加上去的。塘沽港目前停靠着两艘挖泥船,出了一些问题,向合资公司求救。

这两艘船是天航造的,跟HDM没什么关系,既没用HDM的设计,也没用HDM分公司的设备。在过去的五年内,天航上马了一个百船计划,一口气造了上百艘造价低廉的疏浚船和驳船,用来挖河道、通淤泥,也有造价稍微高一点儿的用来承接一些填海造陆的工程,驳船则基本用于运输。

接待他们一行人的是天航塘沽分公司总经理邱总。秦月原以为他是当地的,结果却发现对方是个地道的北方人,但他说话却一点儿都不北方,太绕了!一番话说下来,云山雾罩的,想打了一套太极拳,又像是推手了半个时辰,却完全不知所云。最后秦月原本就稀薄的耐心告罄,没忍住直接问对方让他们跑这一趟到底要让他们做什么?结果对方一直端着的架子垮了下来,闷闷地嘟囔着说,船上的液压系统漏油,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帮忙看看,给个解决方案。直说不就得了嘛?

但秦月也知道,邱总其实也挺为难的。天航在历史上几乎就从来没买过HDM的设备,将来也不大可能会买。可既然来都来了,就上船去看看吧,怎么说HDM的主要客户都是交通部的,各大航道局之间的口碑也不是不重要。那两艘船并没有停在岸边,而是离岸有一段距离,正好有供给船要过去给那两条船送补给,秦月他们就戴上安全帽和手套,直接随着供给船上了挖泥船。Adam是主角,嗯,严格地说,他也不是液压专业出身。不过既然他以前监造过不少挖泥船,对液压系统的工作还是比较熟悉的。房厂长原来是学电出身的,后来又多年搞管理,肯定不如Adam更熟悉液压系统,而秦月和陈瑞纯粹是跟上来打酱油的。

他们在船上的时间并不长,前后也就花了一个钟头。邱总没跟他们上船,带着他们在船上转的是个老鬼(行话,轮机长,也被外国人称作甲板下的船长。)秦月冷眼旁观,发现轮机长其实比Adam懂得多。总之,两个人比比划划说了一通,又让秦月他们翻译了一回,统一了意见,液压泵改换了。

下了船,邱总招待他们吃了顿船员餐。虽然不像其他的商务往来,一定要吃一顿正儿八经的饭菜,这顿船员餐倒是十分地别出心裁。他们吃的饭菜是用校园餐厅的那种餐盘装的,里面有蔬菜有水果,不过最好吃的是里面的鸡腿。秦月不好吃肉,可这鸡腿做的的确非常地入味,大厨的手艺不是白给的。

秦月一边吃一边腹诽,这位邱总实在是位忽悠人的高手。他就用了几块钱的电话费,把他们一行人都给忽悠过来了,虽然住宿费用是他们出,可他们住的只是十分简陋的招待所,隔壁打个喷嚏,你在屋里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招待的餐费也省下了,反正给船上员工做的饭菜还有剩,直接给他们吃就好。如此低廉的成本,得到了对两条船液压系统的检验、问题的确认和解决方法的建议,这算盘打得不能再精了。可最有意思的是这位邱总还一脸的老实相,别人和他在一起总会不由自主地担心,会不会占到他的便宜。扮猪吃老虎的老手啊!秦月暗暗提醒自己,将来无论如何都不要和这位邱总做生意,因为只能有吃亏的份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