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之巅,星河之境(111)

作者:云迩 阅读记录

除了穆星河,那两个室友对她其实不是很热络。此时改革开放也不过才起个头儿,经济和观念还没有彻底放开,那时候鲜有打扮得像她这么出挑的,很容易让人觉得这人不好惹,甚至不正经。但是她一说要带大家出去玩,还能拍照片,那两人便立刻举手响应。

翌日,四个女孩子翌日便结伴去了北海和颐和园,拍了一些照片,等她们回到宿舍,又有两位室友到了。

到了开学日,剩下两位室友也准时报了到,至此,宿舍八人全部到齐。八人三个专业,只有穆星河是水土保持班的,之前她们对这个专业都闻所未闻,十分好奇,还以为她是分数不够,为了录取,报了这么个冷门专业,结果一对分数,发现她反而是全宿舍最高的。

白玉琳家在北京,报考大学的时候,特意跑到林学院了解了一番,对这个专业也听了一耳朵,知道全国就开设了这一个班,唯一能派得上用场的地方就只有内蒙古大草原。她心里已经隐隐明白,这位漂亮可亲的蒙古族同学,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毕业回家乡的。她不是个高尚的人,但不妨碍她对高尚的人心怀敬意,所以她愈发想亲近穆星河。

报道、入学、迎新、上课……穆星河的生活很快被塞得满满当当,顾不上去想别的。

阿木尔回了家,不知出于什么心理,他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包括母亲孟和。他总是忍不住一遍一遍回忆当时的情形,后知后觉注意到当时妹妹是含着泪跟他说这些事的,才骤然明白,她当时是鼓足了怎样的勇气,又抱定了怎样的决心……

只是这件事不能跟人分享,只能在他心里翻来覆去地烘煎。时间久了,便不免多想,她不是工农兵大学生,而是正儿八经的高考应届生,不必回原籍。她大学毕业后,哪怕回内蒙古,最次也要分到旗里,到那时两人如何相处?她总归不能再来做牧民,而他也离不开草原,去旗里也不知能做什么,这又让他产生了自我怀疑,只凭一腔热忱真的可以吗?

但不久,一封来自北京的信打破了他的彷徨。

那是她离开的大半个月后,他从马队归来,刚把旭日干绊好,便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他回过头去,只见一个身穿绿色邮政制服的人骑马向他奔来,他是公社的邮递员,在这片草原,几乎每一个牧民都认识他。

阿木尔的心下意识急跳了起来,邮递员须臾到了跟前,他没有下马,直接从邮包里取出一封厚厚的信交给他,“你妹妹从北京来信了,这才走了多久呀……大概一到北京就给你们写信了。”

他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接了过来,仔细拆开了信封。先掉出来的是几张照片,最上面一张是穆星河穿着月白色的连衣裙在□□城楼前的留念,少女的笑容灿烂,盈盈的笑眼在照片上漾开。这也是唯一的一张彩色照片,剩下的都是黑白的,是她和几个年轻姑娘的合影,想必是她的同学。

他静静地看着照片中的女孩,没发觉孟和闻讯从毡包里走了出来,她的目光追寻着远去的邮递员而去,问道:“是敖登格日乐来信了吗?”

他一下子惊醒,鬼使神差般,慌忙把那张彩色照片塞进了胸口的衣襟里,转过身迎着母亲的目光,胡乱地点了下头。

孟和朝他伸出了手,“给我看看。”

他便把信连同剩下的照片一起递给了她,孟和先看了那几张照片,禁不住嘴角含笑道:“这都是敖登格日乐的同学啊,看着就像文化人……”她本能地略过了一头卷发的白玉琳,心里嘀咕,这卷毛狮子怎么混进来的?

她又从信封里抽出两张信纸,一张是蒙文,叙述了她到京的一些见闻,穆家如何,学校如何,同学如何,又问全家人的安康,表达了对孟和的想念和依恋。她不由眉开眼笑,嘴里不住嗔怪道,“这孩子,才离家几天就想家,这可怎么好,别影响了学习……”

说着,便又去看另一张信纸,却发现全是汉文,她却一个字也不认识,她不由语塞道:“怎么还写汉文?”

阿木尔目光瞥过去,不由心中一跳,上面打头第一句话就是“阿木尔哥哥”——这是写给他的,他的心剧烈跳动了起来,他忍着激动,状若无意地从母亲手中接过了那张信纸。

额吉对汉语一窍不通,巴雅尔学的那一点早就还给了老师,宝音图只懂一些简单的词句,家里只有他的汉语还算可以,所以她就用汉语给他写了信。这是单写给他一个人的,他还未看到上面写的什么,心里便涌上一股隐秘而玄妙的感触。

他草草在纸扫了一眼,比划了几下,头一次跟母亲说了慌。孟和瞪着眼睛道:“她把自己的作业纸错寄给我们了?”

上一篇:疯犬与玫瑰 下一篇:白月光倒贴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