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之巅,星河之境(173)

作者:云迩 阅读记录

陈斯远早就发现他的面前摆着一双筷子,他心里感叹主人家的周到,但他还是对孟和手中剔肉的小刀感兴趣,说道:“我见过,星河也有这么一把刀。”

孟和听吉仁翻译了,却有些怔忡,那是伊徳日布赫送给她的,这么多年,她一直随身携带。

孟和回过神来,便将手中的刀,递给了他,说道:“要不你试一试。”

陈斯远欣然接过,跃跃欲试,吉仁便指导着他从外向里用刀,割下肉来,一边解释道:“我们蒙古人割肉,刀刃都是对着自己的,防着误伤他人。”

陈斯远心中感佩,试了几下,仍不凑手。吃着饭,便可以话些家常,孟和才问了穆星河的近况,陈斯远一一说了,说到留学的事,他道:“她本不想报名,是被老师强押着写的材料,没想到却通过了。今年先紧着毕业生和研究生,大概去不成了,不过明年就八九不离十了。”

孟和欣喜不已,道:“我以为她能考上北京的大学已经不错了,没想到竟还能去国外!”

陈斯远也不住点头,“她一直很优秀。梁主任还说,让她毕业后留在北京,要么留校任教,要么去林业部任职。”

他说着,不想却看见,对面一直沉默不语的阿木尔脸色微微一变。

第85章 矛盾

听到他的话,孟和沉默了下来。陈斯远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疑惑地看向吉仁,但吉仁也不知道缘由,只能与他面面相觑。好在孟和并没有沉默太久,她说道:“敖登格日乐说过,她还会回来的,她学这个专业,就是为了回到草原,治理草原。”

穆星河的爸爸妈妈去世的时候,她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反应,那时孟和以为她太小,还不明白死亡的意义。可是她失语了,她这才知道,两人的离世给她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创伤;而在以后的时光,除了忌日,穆星河也很少提及他们,以至于孟和也以为她已经忘了这些痛苦,可大学她却偏偏选择了这样一个专业,她才惊觉,原来她一直耿耿于怀,从未遗忘。

吉仁把她的话翻译给了陈斯远,陈斯远这才暗地松了一口气,他以为她是舍不得养女,便道:“她这个专业目前还是偏理论性的,全国只有林学院开设了一个班,她是第一期。没有实践经验,一切都在摸索,况且要治理草原荒漠化,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且恕我直言,莫说现在全国大搞经济,一切都要为这个中心让路,就算是以前,政府也很少在这方面着力,可能整个盟甚至整个自治区都没有相关的项目。即便她回到草原,只怕也没有用武之地,还不如留在学校或者林业部继续做理论及政策支持。”

他说的这些,孟和并不能全部明白,但是大体意思她是懂的。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情况下,穆星河这个专业回到草原,并无意义,只有留在北京,才能最大程度实现自己的抱负。

她曾经想过,穆星河毕业后回到草原,即便是分配到盟里、旗里,虽然已不在牧区,但相隔不远,一年总能见上几面,但如果留在北京,可能就是一辈子才能见几面。

想到这里,她的心不可抑制地难受起来。她抬起头看向儿子,他垂着头,看不清他的神情,但她知道,他必然也不是好受的。可是做父母兄弟的,能阻拦她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吗?

毡包里的气氛骤然消沉了起来,陈斯远终于明白,他的话给这个家庭造成怎样的冲击。但他仍然不理解,穆星河那样优秀的姑娘,不该留在草原上蹉跎才华,她应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作为家人,不应该因为儿女情长便拽住她向上的翅膀。

但他现在没有立场说什么,吉仁也感受到了气氛的不同寻常,他是一个非常懂得识时务的人,不然公社书记也不会将协助陈斯远调研的事交给他。他试图活跃气氛,笑着道:“现在说这些还早呢,她还有两年才毕业,到那时还不知是什么情况呢。”

陈斯远即便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煞风景,便附和道:“确然如此,将来的事将来再说。”

吉仁扎起一块肉骨头,对孟和说道:“这羊肉真嫩啊,是只一年的羔羊吧。”

孟和便点了点头,笑着回道:“你这嘴巴倒是灵敏……”

方才凝重的气氛,便不知不觉消散开来。

陈斯远他们吃过了饭,又喝了奶茶,闲话了几句,便向孟和她们告辞而去。

孟和目送他们跑远,回过头来,却发现阿木尔已经不见了踪影。她看着旁边那个小小的毡包,不由叹了一口气。

巴雅尔结婚后有了自己的毡包,因为塔娜的工作在供销社,两人新婚情浓,他甚至时常不在家。宝音图也去了部队,这个小毡包便只剩了阿木尔自己,但他并不觉得孤独,他甚至有些庆幸,如今只他一人,他便可以肆无忌惮地思念穆星河。

上一篇:疯犬与玫瑰 下一篇:白月光倒贴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