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镜后(34)

作者:空山迟 阅读记录

祁一桐并不贪心,她知道杨暹的时间很有限,比起一次性看完所有景色,她更希望能留下几处鲜活深刻的记忆。

那天晚上他们停靠在了邻市的某座公园里,出去逛了逛城市中心的地标街,品尝当地的纳西族美食,赶在疲惫到来之前回到了房车里。

杨暹开了大半天的车,早早就歇下了。

他真的很爱护那头秀发,睡觉都不肯压着,要把它们捋顺侧铺在枕头上,就像小时候看的长发公主那样,祁一桐回想自己以前也是这样睡觉的吗?她已经很久没有留过长发了,自从剪了短发,永远都度不过续发的尴尬期。

他大概是真的累了,呼吸绵长而沉稳,没了那只桃花琥珀眼,哪怕在熟睡中棱角也显得锋利,尽管矛盾的中和了男性与女性特质,但无疑这是一个顶“漂亮”的人。

祁一桐没再多看,调暗灯光,回到了自己的床上。

-

如果说在那姆时,她持续的感受着一种高烧般的快乐,间或起伏一些对未知情感的惶恐,那么越靠近那座神山,她便越宁静,不仅是因为她有了某种不可言明的底气,还因为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中。

他们一路向西北,沿途还看到了几座雪山的身影,从群山的夹角中惊鸿一瞥,没有那么巍峨,但已令她神往。

他们到达白塔顶的时候是下午六点左右,驶过垭口,一路盘旋而上,视线所及的地方已经没有任何遮挡,被一望无垠的苍穹和云层笼罩的时候,世间的一切,仿佛都变得很轻很轻。

那座神山,就在眼前了。

祁一桐无法用任何言语去描述它的美。

它遥远而沉默,长久的屹立在那儿,蓬松的积雪不能完全覆盖住山石的纹理,显露出它坚硬的本质,威严又神圣。

观景台上修建了十三座五人左右高的白塔,和卡瓦十三峰遥遥对望,风霜相依。

台外系着层层叠叠的经幡,在风的吹拂中,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虔诚的祈福,连绵的雪层和山间的云层也变作两条洁白的哈达,在日与月的更迭里,成为信仰的一部分。

观景台就建在路边,但不足以停下他们的房车,最终他们驻扎在观景台下的一处山道上,依靠着一棵高大的树,从这里望去,能看到山脚下的白塔村和途径此地的澜沧峡谷。

和岿巍的雪山相比,那些矮小平直的房子变成了零散的白色小方格,一两家烧火做饭的炊烟袅袅升起,为旷野带来些许生气。

祁一桐从过了垭口就陷入无言的振荡中,回过神来杨暹已经把房车停好,支开了侧面的遮阳棚,两只软椅和一个小桌架安安稳稳的躲在棚下。

他拿着洗好的餐具从车后面转出来的时候,就正好撞进祁一桐一副要哭出来的模样,对此杨暹已经见惯不怪了。

晚上他们简单的吃了一些速食,在观景台后面的几家民宿商店买的,为了方便旅客,甚至有卖经幡和龙达纸的。

这一片的民宿数量很少,都是非常老旧的民房改建而成。

卖他们东西的民宿老板娘热情邀请他们进去喝茶,屋里挂着县里赠送的锦旗,上面写着“旅客放心之家”几个字。

老板娘告诉他们大部分的游客还是会选择另一处观景台,那里离卡瓦雪山更近,并且毗邻寺庙,每年的五月在那里会举行藏民的神山祭祀,自从神山祭祀纳入国家级非遗之后,许多旅客为了感受宗教氛围,纷纷扎堆前往。

“来咱们这儿的,多半都是像你们这样的旅行家和摄影家,冲着拍雪山全貌来的。”老板娘见他们模样俊俏,气质独特,又开着房车背着相机,以为他们又是哪家杂志来采风的。

祁一桐没好意思说自己只是个门外汉,她自己的镜头焦段在日常拍摄中是够用的,但是想要拍出好看的雪山是远远不足的,所以杨暹从他父亲的设备箱里借了点给她。

当时他用手机拍了一张设备箱,问她需要用什么,里面是满满当当的各种镜头,好多祁一桐都叫不出名字,他家里还有两架无人机,如果祁一桐能开也可以借给她。

但最终他们只是拿了一只长焦镜头和一个脚架。

祁一桐想着回家之后找个什么空当报个无人机驾驶班,把证考了,以免像现在这样只能看着眼馋,不过这件事也没有让她遗憾很久,毕竟对她而言拍出美丽的照片不是最重要的。

吃完晚饭,他们就坐在椅子上吹风,等待天边的太阳慢慢落下来。

“它和我想的不太一样。”

“嗯?”杨暹嘴巴都没张,从喉咙里随意的应了一声——他总是这样,对大部分人和事都兴致缺缺,讨厌一切重复低效的无用功,能用眼神手势代替的就绝不开口。

上一篇:娓娓 下一篇:青青魔尊,悠悠我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