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月春藤(9)

作者:江湖千澍雨 阅读记录

--------------------

第5章

=================

正月初八,天蒙蒙亮,本来尚好的天气,竟然飘起了雪花。屡试不第的黄巢变得有些迷信起来,竟然想到了“瑞雪兆丰年”这样的词,这样的心态在前几次去长安城赶考时都不曾有过。

小乙也情知他精神上的软弱,便尽捡有好兆头的说,“少爷,你看,那只灰喜鹊跟了我们一路,你看呀,它落在大椿树上呢,这可是少爷要高中的兆头呀。”黄巢抬头一看,果不其然,一只灰喜鹊就站在大椿树上“喳喳喳”地叫,心里一欢喜,便道:“小乙,要是我中了进士,自然也亏待不了你的,我们抓紧赶路,中午我请你吃羊肉汤。”小乙嘻笑起来,“还是少爷爽气。”

大冬天的,从曹州通往洛阳的官道倒是好走,路面被冻得梆梆硬。拉车的马也是第四回 到长安城了,轻车熟路,只要小乙一挥鞭子,这马便直奔通往长安的大道。

家境不错,黄家在科举上也舍得花钱,这次,黄巢终于听从父亲的安排,带了两大锭的黄金,少说也有200两,被母亲藏在压箱底的包袱里。至于这两大锭黄金的用途,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是要送给尚书省和礼部的主考官的。

其实,这两大锭黄金,前三次考试,黄老爷也一直给黄巢准备着的,但黄巢一直拒绝携带,理由是“凭孩儿的真才实学便可,焉何要多此一举、授人口实?”当黄老爷看到黄巢把装有黄金的包袱压在箱底时,心里是又喜又惊,喜的是孩儿终于开了窍,不再以才学为名横冲直撞,知道了人情世故,惊的是孩儿此举怕是对自己才学没有信心,此去长安,若是国家以才学选拔人才,只怕又是竹篮打水。

有三次游历长安的经历,小乙对这次长安之行毫无期待可言,他坐在前面驾驶的位置,戴着帽子,缩着脖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娘子送的烤红薯一直放在贴胸的口袋里,他舍不得吃,红薯如同是信物,如娘子相伴,愈久愈好。说来黄家对小乙也是不薄,小乙自幼在黄家长大,黄老爷还送小乙读过几年私塾,只是小乙不是读书的料,读着读着便不想读了,黄老爷便安排给黄巢做书童。小乙的老婆也是黄老爷给安排的,那女子也是在黄家帮佣,小乙早就钟情于她,只是那女子家要求的彩礼不菲,小乙家实难办到,黄老爷知道后,便召集两家人吃了个饭,并资助了小乙家一部分彩礼,小乙这才顺利地把娘子迎娶上门。自那时起,小乙便决定用今生今世的做牛做马来报答黄家的恩德。

黄巢在车厢里也昏沉思睡,但他睡不着,勉强挣扎着在看《春秋》,这本书他也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编书的绳子几乎要被磨断了,每一次翻看这本书,他都有一种被往事逼迫得无处藏身的窘境,他恨自己不够勤奋,写的诗文也是无病呻吟、毫无骨力的,真是空负了少年才俊的英名,“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都第四次参加科考了,除了一点勇气,信心应当是全无的。

心烦意乱,天寒地坚,黄巢百无聊奈,从包袱里取出一坛高粱烧,喝了两口,递给小乙,“你也喝两口,暖暖身子。”

回望到长安参加科考这十年,黄巢感慨万千。自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这帮皇帝们都罹患“长生不老妄想症”,整天不思朝政,不关心民间疾苦,倒是幻想长生不老、千秋万代,文宗、武宗、宣宗概莫如此。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不停向皇帝进贡异域的美女和长生不老的丹药,什么突厥的、吐蕃的、西域的、高句丽的美女源源不断地送到皇宫,炼丹师们也接踵而至,把偌大一个皇宫弄得是乌烟瘴气,还有一些妖呀鬼的,也借机作威作福、为害人间,达官贵人们喜欢炫富的昆仑奴、菩萨蛮、新罗婢,皇帝也无不喜欢。

朝廷荒唐如此,地方上也不遑多让,听说在有些藩镇,有的昆仑奴都成了将军。而一些藩镇为了抢夺地盘,连年征战,民不聊生,而朝廷对些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长叹一声,黄巢不禁暗自哀伤,自幼习文学武,文章盖世,武艺超群,可是到了而立之年,却没有功名,有心报国,却没有机会,空负平生之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喝了一口酒,他不禁吟唱起来。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吧,时辰也不早了,你们早些睡觉吧。”采玉合上《儿童识字读物》。

“可是妈妈,你并没有照着那本书念啊。”春藤在被窝里扬起脸说。

“春藤说得对,我是没有照着书念,因为这故事我根本不需要念,仿佛这故事前世就发生在我身上一样,而且,黄巢的故事,妈妈上学时的一位老师也写过,现在他成了国际上研究黄巢的专家了。”

上一篇:野山猫与白玫瑰 下一篇:再度与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