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49)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所以任学东觉得自己刚才竟然学了一些东西。

比如逐渐的排除痛处,然后小心验证,摁压的时候患者是喜欢呢还是更疼呢,患者是喜欢暖一些呢还是怕冷呢。

刚才的患者,如果换了一些厉害的医生,就说梁万明,人家可能就不需要那么麻烦,很快确诊,开方抓药,因为人家是大专家,患者和患者家属也不质疑,任学东站在边上看,可能会看的一脸懵逼。

任学东是没细想这里面的缘由的,他只觉得他看云珩诊病,好像学到了东西,下意识的就觉得云珩真他么厉害,自己这次是没白来。

“省中医医院的医生竟然来向云医生学习,云医生,您是真厉害。”

云珩正在检查的患者听到任学东的身份,惊讶的不行,省级医院的医生都来向云珩学习,那云珩的水平肯定很厉害了。

这两天陆陆续续来云珩这边诊治的患者其实大都是因为彭敏夫妇送锦旗的缘故,彭老师那么难说话的人都送锦旗了,彭老师爱人那么难缠的病都被人家云医生治疗的好转了,自己这个小毛病呢?

现在又有任学东在边上,还是学习的名义,患者就觉得云珩更厉害了。

“胳膊放上来吧。”

云珩也没说什么,而是示意患者把胳膊放在脉枕上,一边摸脉,一边问:“都是什么症状?”

“咳嗽!”

患者急忙道:“咳嗽的相当厉害,白天还稍微好一点,到了晚上相当严重。”

“有痰吗,什么颜色的?”

“有,是白痰。”

“咳嗽的时候咽喉发痒不?”

“有没有流鼻涕?”

云珩问的相当仔细,一边问,又换了患者的另一只胳膊。

摸过另一只胳膊,云珩一边观察着患者,一边拿着笔微微沉吟,一边很谨慎的写着:“昼夜咳嗽不止,口吐白痰,咽喉发痒.....面色苍白,唇色稍淡,饮食尚可,大便正常,小便清白.......”

一边写,云珩还一边轻声的说着:“现在正值秋金之末,应该是秋凉邪气为病.......”

现在正是十月底,距离立冬也就半个月时间了,西华市这边已经开始变冷,平常人们出门已经以毛衣秋衣为主了,秋金之末,秋冬交替,这个时间段是各种病症的高发时段。

特别是西华市算是中西部省份城市,这一段时间西华市雨水较少,白天相对暖和,夜间则偏凉,昼夜温差较大,所以感受秋末两期咳嗽感冒发烧的患者比较常见。

这样的分析是云珩在模拟空间养成的习惯,模拟空间就像是考试做题,做错了面板会给出正确答案,同时分析如何这么做,这也导致云珩自己现在诊病也是这个思路和习惯。

一边说,云珩一边写:“治以温肺解表,宣肺降气,止咳化痰,方以杏苏散加减治之........”

然后是具体的药方。

云珩自己在分析的时候,边上的任学东其实也在分析,同时加上云珩自己的念叨,又等于给了任学东一个提示。

啊,原来是这样。

哦,原来要结合这个。

这就给任学东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种感觉他在省中医医院这一年多是很少遇到的。

平常向上级医生请教,人家心情好,随便指点他两句,任学东自己还听的似懂非懂,回去之后还要琢磨,有时候能想明白,有时候压根想不明白,遇到人家心情不好,有可能还会挨一顿骂。

可现在站在云珩边上,任学东觉得自己学了很多东西,好像云珩每看一位患者,他这边都会有收获。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当过学生的人都知道,一个老师的水平高低其实和他的学历和他自己的文化水平是不成正比的。

有的老师哪怕是教授,博士,讲解能力不行,学生听的也是一片浆糊,有的老师哪怕只是大专,只是本科,可人家表达能力强,知道怎么讲课,学生们就能听的津津有味。

这一刻,云珩给任学东的感觉就是如此,或许云珩比不得他们医院的一些资深主治或者副主任,可人家看病他是看的懂的,看的明白的,是有收获的。

这一刻任学东很是庆幸自己来对了。

要不然自己怎么可能发现这么好一个地方,发现云珩这么一位厉害的医生。

梁主任简直就是火眼金睛,这位云医生确实比他们这些人强多了,不仅仅有水平,而且接地气。

是的,接地气。

这一刻任学东没觉得云珩其实是水平不行,而是觉得云珩是经常给这些平民看病,所以养成的习惯,要解释清楚,让患者明白。

“去抓药吧。”

云珩把药方递给患者,叮嘱道:“水煎两次,每次三十分钟,兑匀,早晚各一次,一天一剂,吃完了,来找我复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