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492)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这个观点甚至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且不提那个时候医生的数量稀少,有本事的医生更少,交通不方便,人们的生活环境差,饭都吃不饱这个因素,感冒其实也并非现在很多人认为的就是中医的伤寒。

“感冒”一词,最早见于北宋的《仁斋直指方.诸风》,其伤风方论中有这么描写,“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

这个病与伤寒不同,《景岳全书.伤风》篇说:“伤风之病,本由外感,但邪甚而深者,遍传经络即为伤寒,邪浅而轻者,止犯皮毛,即为伤风。”本病发病机理是外邪侵犯肺卫所致,故一般都有肺卫表证,因而初起治法,以解表散邪为主。如虚人感冒,屡感屡发,正气愈虚,邪气留恋,又当扶正与祛邪兼顾。

所以说,感冒和伤风伤寒其实是有所不同的。

哪怕是感冒,中医对这个病也有着诸多分类。

感冒这个词的由来,最早其实可以追溯到“感风”、“感邪”等这样的说法,逐渐演变而来。

感,也就是感受,中医常说,感受风寒,感受风邪,感冒,其实更为准确的说,应该是一种统称。

感冒是中医词语,西医可称为急性鼻炎,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类型,是一种轻微的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常见病。症状有打喷嚏、抽鼻涕、流鼻水、鼻塞、喉部痕痒、痛或有痰、咳嗽、头痛及乏力。

而现代的人们对感冒这个病的应对也确实已经相当随意了,大多数人的家中都会常备感冒药,遇到不适,完全可以自行服药,大都是实在抗不过去了,比较严重了,这才去看医生。

而往往看医生的时候,倘若三四天还没有什么起色,那么这个医生肯定就要背上一个水平不行的帽子。

特么一个感冒三四天都没看好,水平不行。

然而事实上,感冒这个病,其实并非那么简单,治疗的时候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快捷,一周半个月甚至长时间不好的情况并不少见。

徐波坐诊时间不长,所以很谨慎,一边询问,一边在电脑上登记患者的症状。

等问的差不多了,徐波这才对患者道:“麻烦您把胳膊放上来,我把个脉。”

中医的诊脉也是有讲究的,同样是易学难精。

徐波知道自己的水平差,经验少,所以没有像云珩和任学东那样一边诊脉一边询问,对于临床经验不是很丰富的人来说,一边诊脉一边询问其实是会分心的,一旦分心,摸脉可能就会不那么准确。

患者把胳膊放在脉枕上,徐波手指搭上去,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心态平和,这才仔细的感受患者的脉象,手指时不时的用力,放松.....

过了四五分钟,徐波这才松开患者的手腕,继续在电脑上打字:“脉象浮数微弦,沉取滑数......”

先在电脑上记好,徐波又查看了一下患者的舌苔和咽喉,同样记下,这才从头到尾把自己记下的看了一遍,分析辩证。

“平常很喜欢吃辣?”

徐波细细的分析了一遍,又问患者。

对面的田增明看着徐波诊病,心中也很是感慨。

徐波这个家伙,真的是相当有天赋了,之前一直吊儿郎当,可有着云珩手把手教着,这么长时间,徐波耳目渲染,也学了很多东西了。

而且徐波这家伙一旦认真起来,也是不容小觑的。

这几天田增明一直在对面坐着看徐波给患者诊病,也学到了一些。

徐波没有云珩水平高,看病的时候比较慢,可徐波把云珩的叮嘱却几乎都记住了。

患者来了之后徐波先是观察,然后询问,之后诊脉,最后自己又整体看一遍,分析一番,这会儿的询问其实就是根据患者之前的症状、脉象结合自己的判断,来进行最后的确认了。

这会儿徐波问的一些东西,如果患者都说是,那就证明徐波的判断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

“嗯,我是没有辣椒吃不下去饭的。”

患者点了点头。

“这么看您这个情况应该是春温证了。”

徐波继续在电脑上打着字,同时对患者道:“您这个情况是温热之邪伤阴,肺主阴,所以会出现喉痒、打喷嚏等这些症状,肌肉也属阴,本受温邪,再加上你喜欢吃辣,因而四肢酸楚........”

说着徐波开始打药方。

治宜清热解毒,和胃养阴......

打印好药方,徐波把药方递给患者:“回去吃上三天,吃完以后再来复诊。”

刘东海都在边上看傻眼了。

这真是徐波?

丫的,徐波和他是同学,大家一起毕业的,这才多长时间没见,徐波这就开始坐诊了?

同类小说推荐: